成功创建重庆首个无废菜市场的石灰市菜市场“烟火气”与文明内涵并存。 本组图片由记者王 欢 摄
近日,石灰市菜市场通过市“无废城市”专家组、区生态环境局评估验收,成为我市首个“无废菜市场”。
石灰市菜市场于2001年建成,凭着规模大、价格实惠、种类齐全、菜品新鲜,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菜市场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石灰市菜市场逐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2019年3月,石灰市菜市场正式启动提档升级改造。
2020年10月,提档升级后的石灰市菜市场以全新的面貌开门迎客,干净、整洁、种类分区明确,除了“外貌”上的变化,管理方还通过创建“无废菜市场”增加其“内涵”,使逛菜市场也能逛出“时尚感”。
现状
新业态带来“新烦恼”
石灰市菜市场共有三层楼,除了销售肉类、水产、水果、粮油等常规货品,还引入了日本中古店、鲜花烘焙店、时尚餐饮店、特色小吃店等业态,能够满足市民的多元需求。
新业态的增加,为市民带来了更多的购物体验感,客观上也带来了更多的“垃圾”。
“每天产生垃圾约6-7吨,其中果蔬垃圾4吨左右,水产肉类垃圾1吨左右,果核、贝壳类垃圾0.5吨左右,塑料、纸箱类垃圾1吨左右。”石灰市菜市场相关负责人对菜市场内垃圾的构成如数家珍。他介绍,随着菜市场的商品吞吐量增加,加之新增了小吃餐饮等业态,垃圾品种从较单一的果蔬肉类,增加了高油高盐、水分多的垃圾,“按照此前的处理方式,肯定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妙招
新建处理站垃圾即产即“消化”
为维护菜市场干净整洁,菜市场使出了几个招数——每天6:00至20:00,保洁人员不间断清扫整个菜市场;商家须将垃圾堆放至每层楼指定位置;将指定位置的垃圾运送至负一楼的垃圾分拣室,进行垃圾分类。
分类后的垃圾将何去何从?答案是“就地正法”。菜市场管理方对菜市场原有的废弃停车场进行了改建,建设为日处理5吨厨余垃圾的垃圾处理站。通过特有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构建起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厨余垃圾通过设备转化为营养土,可制成有机肥料,进行售卖;塑料、纸质品二次回收利用;其他垃圾交由合作的专业公司统一处理。
根据数据显示,石灰市菜市场垃圾处理站每天处理厨余垃圾约5吨,回收塑料、纸箱垃圾约1吨。每年可处理厨余垃圾1825吨,可产出约300吨有机肥。垃圾的减量化达到了90%以上,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处理模式。
共建
商家、消费者合力维护菜市场
良好环境
“您知道咱们这个菜市场是‘无废菜市场’吗?”在石灰市菜市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商家,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石灰市菜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菜市场组织开展了商户思想教育与赋能培训,鼓励菜市场所有经营商户参与“无废菜市场”创建工作,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并组织大家参与环保用具甄别、采购、使用培训。
“现在的石灰市菜市场安装了专门的系统,防范各类臭味散发;采用了不锈钢水篦子,不仅可以保持地面干燥,还美观;安装了电梯,方便大家上下楼……”商户黄继兴对菜市场发生的变化如数家珍,从2001年石灰市菜市场投用,他便在这里卖菜,如今菜市场提档升级了,还成功创建成为“无废菜市场”,这让大家都十分高兴。现在,他跟所有商户一样,在整理菜品、进货时,将包装材料、烂菜叶等收集起来,自觉维护好菜市场的良好环境。
不仅是商户,记者还发现,不少进菜市场的市民都随身携带了环保袋,购买水果、蔬菜时需要丢掉的包装袋也都扔进了分类垃圾桶,“无废理念”渗透到了消费者的行动中。
“菜市场各出入口、各档口都张贴了‘无废城市’‘垃圾分类’等标识、海报,‘无废菜市场’创建的氛围十分浓厚,所以大家都很支持‘无废菜市场’的创建工作。”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在一楼招商客服中心,菜市场还设立了顾客意见簿,“有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及时督促商家整改。”
石灰市菜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还将加大“无废菜市场”宣传工作,持续指导商户、消费者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打造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让石灰市菜市场这个“无废城市细胞”,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渝中报记者姚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