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多元化、联动化我区织密矛盾纠纷调解网

王鹰调解工作室。区司法局供图

人是社会化产物,矛盾纠纷在所难免。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一门艺术。

近年来,区司法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谱写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渝中篇章”。

强基固本 

推动调解组织“立体化”建设

矛盾纠纷发生千差万别,源头纾解往往事半功倍。

针对行业性矛盾纠纷,我区成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调委会,成功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37件。同时,建立物业、建筑、旅游、商事等1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配强配优专职调解员153人,聚焦矛盾纠纷多发易发行业领域,坚持分类施策,全年调解纠纷5265件,占全区调解案件的86%。

针对家庭及个人矛盾纠纷,我区充分发挥民间“和事佬”作用,将个人品牌调解室作为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专家门诊”,积极推进“一街一品”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先后打造“王鹰调解室”“王舒律师调解室”“渝勤于理调解室”等12个品牌调解室,其中,王鹰荣获“全国模范调解员”称号。

多调联动

健全调解工作“多元化”机制

当矛盾纠纷难以调和时,上法院、派出所、信访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些地方也就成了尖锐矛盾纠纷的承载地。

为切实提升矛盾纠纷调解质效,我区创新开展多调联动工作机制,成效明显。

在区法院,创新开展诉调对接,建成全市首个“诉调对接·速裁中心”,1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全部入驻,20%的案件通过诉前解决,2020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96件。

在派出所,扎实推进警民联调,指导区公安分局成立矛盾纠纷调委会,设立“驻所调解室”,实现12个派出所警民联调全覆盖,非治安类矛盾纠纷警情全部移交“驻所调解室”先行调处,2020年驻派出所调解室调解纠纷2707件。大阳沟派出所警民联调工作室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在信访办,稳步实施访调结合,组织律师参与政府信访接待值班,将信访接待、事后调解转变为“来访即调、有访必调”,访调对接平台化解信访案件83件,妥善调处唐某、陈某与拆迁人长达10年的拆迁安置补偿纠纷,并在全市率先启动人民调解预防“民转刑”“民转群”案件主题培训月活动,重点排查矛盾纠纷1706件。

创新举措

打造纠纷调解“联动化”模式

除了源头纾解、矛盾多发地化解,充分整合社会力量、灵活运用多种调解模式,也是我区司法系统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大亮点。

“互联网+”智慧调解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我区充分利用“巴渝和事佬”APP、12348重庆法网在线调解功能,开通“7×24”小时线上调解咨询,线上化解矛盾326件。值得一提的是,区司法局还指导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在全市率先建立“调解与互联网法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民事纠纷远程调解。

同时,多调融合、多维联调格局初显。我区积极助推“律师+调解”,将全区80个社区(工作站)律师法律顾问聘请为社区调委会特邀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探索“援助+调解”,援助中心联合区工会调委会推行职工维权案件调解前置,着力化解案件778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553万元;创新“复议+调解”,2020年复调结案7件,占全年办结复议案件的11.67%。

此外,我区还积极探索“调解+心理疏导”。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家事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探索将心理疏导引入到婚姻、家事、邻里纠纷等调解领域,心理咨询师参与疏导纠纷当事人286人次,通过心理疏导干预,成功化解案件132件。

记者黄清娴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