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刘伯承发出的布告。
为了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7月1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11月,国民革命军占领长沙直逼武汉。直系军阀吴佩孚企图联合四川军阀牵制并阻遏国民革命军继续向北推进。
策反军阀部队
支援北伐战争
为防止川军从侧翼攻击北伐军,支援国民革命军顺利推进北伐。1926年1月,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共秘密党员吴玉章在广州出席国民党“二大”时分析了四川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向国民党中央提出了加强重庆工作的建议。北伐战争开始前,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就要求国民党重庆左派临时省党部设法防止川军对武汉的威胁,以支援北伐。鉴于重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通过国民党中央,委派朱德至四川军阀杨森部任党代表,并选派数十名政工人员随往万县,改造杨森的部队。此外,中共北方区委亦派陈毅回川,由中共重庆地委安排从事军运工作。1926年8月21日,国民党中央又根据吴玉章提议,批准成立“四川特务委员会”,李筱亭、吴玉章、刘伯承为委员,专负川中军事工作之责。
根据国共两党中央的要求,中共重庆地委加强了策动川军倒向国民革命军的工作。派人到四川军阀部队开展工作,发展了驻守顺庆(今南充)、合川的川军旅长秦汉三、黄慕颜为共产党员,争取到了驻守泸州、顺庆的川军将领袁品文、杜伯乾对革命的支持。1926年7月3日,中共重庆地委在向中共中央报送的《四川各派军阀动态》《四川军队调查表》两份报告中指出:中共重庆地委掌握的武装力量有驻顺庆、合川的川军秦汉三旅、黄慕颜旅4000余人枪;左倾的武装力量有驻涪陵及重庆附近的郭汝栋师、向时俊师、潘文华师14000余人枪;驻泸州、顺庆的甘清明旅、杜伯乾旅、冷寅东旅、刘重民旅10000余人枪。其中、郭汝栋、向时俊、潘文华均已加入国民党。这些重要情况,为中共中央确定四川军事运动方针提供了依据。7月23日,中共中央在《致重庆信》中,要求中共重庆地委要借此机会极力扩大民众运动,派人到川军中做政治工作。提出了“希望川军中发生一个左派军队,发生自己的武力”的明确要求。
组织武装力量
精心策划行动
中共重庆地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积极开展筹备发动武装起义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泸州、顺庆、合川发动起义的初步计划。1926年9月,中共重庆地委委派童庸生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时指出,朱德、刘伯承可能形成自己的军事力量,“要扶起朱德、刘伯承造成一系军队”。中央根据童庸生的汇报,指示中共重庆地委,要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强调中共重庆地委要特别注重做好驻守川东一带,掌握四川门户的川军刘文辉、杨森的工作。在他们的部队中发展左派力量,开展军事运动,掌握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共中央对中共重庆地委的军运计划予以了原则性的支持和鼓励,并明确指出,刘湘绝对不可靠,必须排除在外。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中共重庆地委进一步加强了军事工作,决定在军阀部队内发动左倾将领率部起义,着手建立党领导的武装,参加北伐。1926年9月28日,杨闇公以国民党左派临时省党部名义,在重庆秘密召集川军中12个左倾的师长、旅长或其代表开会,商议“响应北伐、会师武汉”等事宜,决定以“国民政府”名义向川军中旅长以上官佐发出革命鼓动信函。会后,中共重庆地委组织黄慕颜、秦汉三、杜伯乾等进步军人继续开会,正式宣布成立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部,决定在顺庆和泸州首先举行武装起义,并对起义的时间、方法和联络方式等作出了部署。会议公推刘伯承为总指挥,黄慕颜为副总指挥。
1926年10月,北伐军挺进两湖,直捣武汉,革命形势一派大好。这时,对北伐持观望态度的川军杨森奉吴佩孚密令率部从万县、宜昌侧击武汉,北伐军左翼受到严重威胁,形势骤然紧张起来。15日,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各省党部代表联席会,会议采纳吴玉章的建议,决定委派刘伯承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回川开展军运工作,推动四川军阀倾向国民革命,阻止杨森出兵东下威胁武汉。10月下旬,刘伯承在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了广州方面的情况及川中军事近况,请求中央派人支援即将发动的武装起义。中共中央即派刘伯承、欧阳钦等20多人回川开展军运,并决定在中共重庆地委增设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川军事工作。11月初,刘伯承抵达重庆后,中共重庆地委即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在川组织武装暴动的最后决定,按照中央指示成立了以杨闇公为书记,朱德、刘伯承为委员的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成立最早的省级军委之一。在中共重庆地委的直接领导下,制定了起义的具体计划:争取驻防顺庆和合川的秦、杜、黄3个旅首先起义,以顺庆为根据地,在川北站稳脚跟。随即发动驻防泸州的陈、袁两个旅起义,以相策应。然后,泸州起义部队进发到川北会合,整个起义部队编为6个师1个军,以刘伯承为军长,创建由中共重庆地委实际领导的武装力量。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与西北国民革命军会合。起义部队用国民革命军番号,起义具体时间定在12月5日。
不惧艰难险阻
发动泸顺起义
由于赖心辉、邓锡侯对所部将领倾向革命的行动有所觉察,计划对各部采取行动。也由于军阀之间的矛盾和争斗,起义没能按原定计划实施。1926年12月1日、3日,泸州驻军陈兰亭、袁品文旅和顺庆驻军秦汉三、杜伯乾旅提前发动了起义。突然的变故,打乱了中共重庆地委原定的起义计划,地委立即派陈毅和刘伯承分别前去泸州、顺庆协调指挥起义工作。刘伯承途经合川时,与黄慕颜共同发动了合川起义,并将队伍带到顺庆与起义部队会合。在顺庆刘伯承正式就任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黄、秦、杜三人分任国民革命军川军第一、二、三路司令。
顺泸起义极大地震动了四川军阀。刘文辉、邓锡侯为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调遣重兵将顺庆城团团围住,企图一举消灭起义军。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刘伯承提出放弃顺庆,进攻绥定军阀刘存厚,待泸州起义军北上会合,再整编入陕的建议。由于顺庆起义军中部分官兵眷顾家小,不愿撤退。刘伯承只好改变作战方案,决定把起义部队向东转移到开江整顿待命。12月22日,经过与军阀部队苦战,顺庆撤出的起义部队分批到达开江,经数月休整后,辗转到达鄂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在顺庆起义军转战开江的同时,泸州起义军内部开始发生变化,拒不执行北赴顺庆的命令。1927年1月,为了统一指挥泸州起义军,中共重庆地委决定派刘伯承前往泸州。1月中旬,刘伯承到达泸州后,建立了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部。当时正值“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已与蒋介石相勾结的刘湘组织川军数万人,围攻泸州起义部队。5月12日,蒋介石又委任刘湘为国民革命军第五路总指挥,围剿泸州起义部队。被川军围困的泸州起义部队外无援兵,弹尽粮绝,牺牲惨重。刘伯承被迫于5月16日率部撤出泸州,轰轰烈烈的泸顺起义失败了。
泸顺起义是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中共重庆地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有计划、有组织发动的一次英勇的武装斗争。是除北伐主战场外,国内支援、配合北伐战争最重大的军事行动。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开展军事斗争的一次重要尝试,体现了中共重庆地委在大革命中,特别是在军运工作上的独特成就。泸顺起义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川军东下,减轻了对武汉侧翼的威胁,为配合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推翻北方封建军阀统治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处于年幼时期的党缺乏武装斗争的经验,加上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为党发动南昌起义,建立革命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锻炼了人才,提供了实践经验。泸顺起义的组织者朱德、吴玉章、刘伯承、陈毅等人后来转移南昌,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者,缔造了人民军队。
区委党史研究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