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和平民主 赢得天下归心——记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旧址之一(德安里一O一号)。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后来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意愿,撕毁了《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但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和宝贵启示仍然十分重大。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休养生息、重建家园的社会环境。在此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要求,主张废止国民党一党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建立包括各党派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国家。同时,也准备在不放松武装自卫的条件下,与国民党谈判,力争实现和平建国。

1945年8月10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连续发表了《从胜利到和平》《光荣属于人民》等7篇社论,号召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团结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继续奋斗。《新华日报》发出的呼声,极大地激发了国统区人民争取和平的激情。为响应中共政治主张,中国民主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等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纷纷发出结束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反对内战独裁的呼吁。

在抗战中后期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在内战准备上。抗战胜利时的国民党,不仅掌握着500多万人的庞大军队,还得到美国大量的军事援助。这一切,使蒋介石集团错误认为可以通过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继续维系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由于国内外舆论对中国和平民主的强烈呼声,以及中共领导的强大的人民武装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同时国民党部队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内战的军事准备,因此国民党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现出了愿与中共就解决战后中国政治前途问题进行和平谈判的姿态,借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分析讨论国际国内形势指出: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实现中国的社会政治改革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指出中共准备在谈判中作必要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的让步,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飞抵重庆。毛泽东在机场发表书面谈话,希望中国的一切政党及爱国人士团结起来,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而共同奋斗。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的行动,有力地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谋求和平的,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毛泽东等到达重庆,受到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柳亚子称颂毛泽东亲临重庆的行为是“弥天大勇”。《新华日报》对毛泽东到达重庆进行了及时报道,引起人民广泛关注,“人们争相阅读”,民众认为,毛泽东“给中国带来了和平与光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真正的和平与团结的希望”,并表示愿意在毛泽东“建设和平民主团结幸福新中国的伟大号召下奋斗!”

签订《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就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多次直接商谈。有关国内和平的具体谈判,是在中共谈判代表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谈判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等人之间进行的。中共对谈判表现出极大诚意,从8月29日谈判一开始,就首先提出11点意见,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等,并表示承认国民党第一大党的地位和蒋介石在全国的领导地位。

8月29日,蒋介石提出三条谈判原则:(1)不得于现在政治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2)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3)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9月8日,国民党对中共的11点意见作出书面答复,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各党派合法平等、结束党治等主张,对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问题也基本同意。但对解放区政权作为合法地方政府却坚决不同意,对于军队编组问题也有种种限制,这些问题即成为谈判中争论的中心问题。中共方面为表示谈判的诚意,就解放区政权问题和军队问题作过多次让步,如在承认解放区人民政权合法地位的前提下,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可重新进行人民普选,选出的各级政府由国民党加委。在军队数量上作了巨大让步,承诺在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的原则下,中共愿大大削减军队数量,将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按照与国民党军队1:6的比例,缩编为24个师或少至20个师,并将南方八个地区之军队撤退,集中于苏北、皖北及陇海线以北地区。但是,国民党方面坚持以“政令军令统一”为借口,一再要求共产党“放弃其地盘,交出其军队”。对此,周恩来、王若飞据理驳斥,谈判陷入僵局。

得知谈判陷入停顿,重庆各界人士反应强烈,纷纷发出呼吁,希望国共两党谈判有所成果。毛泽东、周恩来广泛会见各界民主人士和中外友好人士,反复阐明中共对谈判的态度和所持立场,以及仍然抱有继续谈判下去的信心,从而使中间党派和各界人士以及国际舆论更加了解中共对谈判的诚意。正在此时,国民党军队却在山西上党地区和平汉铁路沿线发动了对人民军队的进攻,企图以军事压力迫使中共在谈判桌上屈服。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人民军队奋起自卫反击,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进犯。晋冀鲁豫军区集中主力3万多人,在上党战役中一举歼灭入侵的阎锡山部3.5万人,生俘第19军军长史泽波,使阎锡山损失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上党战役给国民党统治集团以极大震动,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直接配合了谈判斗争。

形势的发展使国民党感到如继续施压导致谈判破裂对自己未必有利。国际上,苏联加强了对中共的支持,美国舆论也出现了严厉批评国民党的声音。在国内,如果重庆谈判最终未能达成任何协议,执政的国民党必然要承担主要政治责任,受到各方舆论的抨击。9月25日,张群主动向周恩来表示要继续谈判,周恩来、王若飞表示同意,并向国民党方面建议:拟将一个月来的谈判记录整理出来,择其可能发表者发表之,以慰国人之渴望,此举得到国民党代表的赞同。10月5日,周恩来将亲手草拟的会谈纪要递交国民党代表,后经双方代表斟酌修改形成定稿。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上清寺桂园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会谈纪要》的签订,让全中国人民看到了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希望。重庆谈判产生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代表全中国人民意愿和心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通过重庆谈判,中共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和影响都大大提高;推迟了大规模内战的爆发,给人民赢得了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公开发表了《会谈纪要》,使国际国内看到了国民党是承认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方针的,国民党再发动内战,搞独裁专制,就会在国际舆论面前输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因此,“这次谈判是有收获的”,“是成功的”。

区委党史研究室文/图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