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烽烟铸忠诚——记革命军人赵子明

赵子明老人。

赵子明和爱人潘景湘在朝鲜前线结婚。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他偷走汉奸的手枪,冒死逃离投奔八路军;

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带着病体奔赴朝鲜战场;

他战地结婚,英雄伉俪结伴前行,留下一段烽烟滚滚中的爱情佳话……

他就是曾参加过平北反扫荡、解放太原、进军绥远、解放平津等战役,1951年至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革命军人赵子明。在彭家花园干休所,赵子明向记者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十四五岁

他机智盗枪投奔八路军

1928年农历二月初二,大家又称这天是“龙抬头”,赵子明出生在察哈尔省延庆县靳家堡村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的他胆大淘气,虽然家庭不富裕,但读过“四书”、《百家姓》《千字文》,在同龄人中算是有文化的。

1938年,察哈尔被日寇占领。侵略者为更好地统治,在当地纠集了一伙反动武装,编为伪警察骑兵队,队长姓池名静,吃喝嫖赌抽样样占尽,当地人对其深恶痛绝。几年后,赵子明被池静抓住当随从。但从小嫉恶如仇的他,并不愿长期同汉奸为伍。

“当时我们村有邻居是八路军的交通员。我有时听他讲共产党在山里打游击的故事,很向往,就慢慢有了去找共产党的想法。”赵子明告诉记者,“有一天机会来了!池静带队出城扫荡,我便偷走了他的望远镜、手枪和自行车,冲出城去找八路军,那时我十四五岁。”

回城发现东西被盗的池静大怒,立即召集人马搜寻。另一头,小小年纪的赵子明也感受到了危险——一旦被抓到,必死无疑。于是他扔掉自行车,不走大路走小路,饿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泉,困了在草丛里眯一会……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在茫茫燕山里找到了八路军游击队。

组织关怀

他光荣入党上大学

在部队,赵子明做事认真、作战英勇,先后参加了平北反扫荡、解放太原、进军绥远、解放平津等战役,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时间过去了七十几年,赵子明至今仍记得入党时的情景。“那是1945年1月,由于抗日战争还没结束,我们敌后武装的党员都是秘密的。我那时还小,虽然一直想入党,但担心条件不够,一直没敢提。”赵子明回忆,“后来在一位了解我的区委委员推荐下,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我人生观的树立,都是党一步一步培养教育出来的。”

不久后,这个“农家娃”幸运地被推荐上了大学。“当时抗战刚刚胜利,许多党中央的干部从延安出发去东北,途经晋察冀。这时我就被推荐上了华北联合大学,校长是成仿吾。我做梦也没想到,有机会上大学!”赵子明告诉记者,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勤学苦练,在思想政治和文化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令赵子明更没想到的是,在1958年10月,他又被组织保送到军委政治学院学习,有幸聆听了艾思奇、郭沫若、廖鲁言等人的授课。毕业后,赵子明被任命留校工作,任命书的签署者为罗荣桓元帅。

尽管如此,赵子明仍谦虚地说:“我虽然两次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却是一个‘跛腿子’‘半瓶子醋’,特别是数理化水平都不行。”充分展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谦逊和坦然。

反复请缨

他从医院直奔朝鲜战场

1951年6月19日,是赵子明入朝参战的日子。在这背后,还有一段反复请缨的故事。

“我是从医院直接去朝鲜的,当时我患上了右肺尖浸润性肺结核,在医院养病。听战友说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鬼子打到我们家门口了,我说我要去。”赵子明说,但是院长不让,说这个病很危险,可能会吐血、会要命,不允许出院。

面对院长的好意,赵子明说:“我坚持我的意见,递申请书,后来七八天没回信,我又去找院长,我说咱们部队不是有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呼不叫的传统吗?这点伤算什么?”在赵子明的反复坚持下,院长无奈笑道,“你小子可真能缠人”,终于给他开了“绿灯”。

于是,赵子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入朝作战,在军政治部秘书处工作,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同英语翻译和朝鲜族联络员一起开展工作,后期调往199师政治部任副营级组织干事,做组织和青年工作。

艰苦作战

他不畏艰险九死一生

“我们的战士在朝鲜是真的艰苦!”谈到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赵子明回忆说,不仅是武器、弹药不足,粮食也同样不足。

“粮食不够,我们就喝稀饭,当时我们管吃饭叫‘急行军’,汤多米少。开始我以为只有我们是这样,后来我看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才知道兵团里也跟我们一样。”赵子明说,为了给予一线保障,部队采取了分别对待的措施——打仗的每人每天吃16两,预备队8两,机关的6两。

同样艰苦的还有行军。“有一次我们进军的时候,前半程走了14天,比较顺利,后半程赶上朝鲜40年一遇的大暴雨,河水冲断了道路和桥梁,部队的行进十分艰难。”赵子明回忆。

比条件艰苦更难的,是敌人的惨无人道。时至今日,赵子明还记得敌人灭绝人性的行径——投掷细菌弹。

“有一天我听着飞机轰鸣,就往防空洞钻。后来发现炸弹没炸,就出去了。堡坎、树上都是苍蝇,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后来上级说这是细菌弹,要避免感染。”赵子明悲痛地说,纵然如此,67军军长李湘同志还是感染了病毒,以身殉国。“他身为军长本来可以不到一线,但李军长以身作则到一线查看,感染病毒后也在前线指挥,几天后就不幸牺牲。”

战地婚礼

他们在朝鲜结为伉俪

除了苦难,赵子明的朝鲜经历也有甜蜜。他同199师政治部文工团队员潘景湘喜结连理,举行了“战地上的婚礼”。

赵子明的爱人潘景湘14岁入伍,16岁入朝。虽然是文艺兵,但面对敌人的炮火,小小年纪的她表现得十分勇敢。许多熟悉抗美援朝历史的人都听过“九女渡江”的事迹,而潘景湘正是这“九女”中的一员。

当年赵子明和潘景湘的新房,是一孔半窑洞式的茅草房,屋外山上还残留着美军逃跑前布设的铁丝网和战壕。

战场上的危险无处不在,赵子明和潘景湘夫妇聚少离多,还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如今“战地婚礼”过去了60多年,赵子明和潘景湘这对英雄伉俪,相濡以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战争与爱情的传奇故事。

记者廖松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