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城巷的“奇丑的猴子”咖啡店。
咖啡师正在调制咖啡。
9月的一天,太阳正好、气氛正好。在山城巷,记者见到了“奇丑的猴子”咖啡创始人刘晓龙,听他讲述自己和咖啡的故事。
85后的刘晓龙并不是重庆人,却已在重庆生活工作二十年。同咖啡结缘是在七八年前,作为一个美院毕业的文艺青年,他认为咖啡除了是一杯饮品,更应该是一种符号、一类文化。
美术专业的青年从不缺少创意,精美的设计、时尚的装潢、可爱的造型……2014年,一只丑乖丑乖的猴子,出现在山城咖啡市场,一炮而红。
“火,自己都没想到的火!”刘晓龙笑道,当时可谓人山人海、门庭若市,消费者对这只“千翻儿”的猴子十分认可。
随后,渝中日月光店、贰厂店、山城巷店,江北嘴店、南滨路店陆续开业,“奇丑的猴子”逐渐活跃到各个地方……
严把品质关
要做就做顶尖
视觉元素能带来流量,却不代表质量。刘晓龙打定主意,“奇丑的猴子”要做咖啡品质,而且要做到顶尖。
“经过了半年多的摸索,口感逐渐稳定,品牌趋于成熟。”刘晓龙说,摸索的背后,是从设备、原料到员工手艺各环节的反复试验、精准把控,当然,还有几乎不计成本的投入。
“当时朋友们都认为我疯了,15万元一台的黑鹰咖啡机,重庆第一台,当时连国际知名咖啡巨头都没舍得用,我们采购了。”谈起创业之初,刘晓龙也觉得自己很疯狂。为什么这么执着?刘晓龙解释,“因为我要确保每天第一位和最后一位顾客,喝到的咖啡味道是一模一样的。”
除了咖啡机,“奇丑的猴子”只甄选咖啡界的“冠军豆”,请来世界冠军把控咖啡品质,邀请法国糕点师制作甜品,每杯咖啡都附有卡片,详细说明其产地、风味、口感……一杯杯咖啡的背后,是认真和严苛的叠加态。
味道无止境。这几年,刘晓龙和团队不断创新。“你试试这款斑斓叶咖啡,有东南亚的风味。”刘晓龙向记者推介了一款新品,一口下去,馥郁清香。
原创是“王道”
文化赋能品牌
每一家“奇丑的猴子”咖啡店内部,更像是一场设计展。
自己本就是搞艺术的,刘晓龙又请来了52个同行,为店里设计猴子摆件。每一张桌椅,都是由他和朋友们亲手设计。以山城巷店为例,这里的面积并不大,却保留了吊脚楼的独特气质。
一楼沿街门店,立等可取。二楼精致雅座,长江为伴。文化衫、帽子、雨伞、水杯、冰箱贴,还有便捷的挂耳咖啡,都能在这里找到。三楼是打造中的民宿,刘晓龙并不着急,他说:“不赶工期,边做边想,想好了再做,没想好就暂停,弄满意为止。”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商业世界也很喧嚣,但刘晓龙相信,原创就是生命力。“不怕你笑,我们这LOGO上这只猴子,被许多同行抄袭了去。”他说,自己很淡定,也不想去扯皮打官司,孰真孰假、孰优孰劣,消费者自有判断,时间会给出答案。
扎根在渝中
未来无限可能
逆水行舟、大浪淘沙。“这两年,凡是能坚持下来的,都有可取之道。”刘晓龙坦言,疫情对咖啡行业打击很大,特别是“奇丑的猴子”这样的精品咖啡。还好,经过多年的品牌沉淀,6万充值会员、30万高粘度“粉丝”,让“奇丑的猴子”有坚持的底气。
渝中是重庆母城,刘晓龙特别喜欢这样的文化感、母城“范儿”。
“较场口店是我们入驻渝中的第一个店。”他说,本来准备升级成重庆旗舰店,却因商场升级改造暂时搁置。现在,山城巷店已开门迎客,贰厂店也一直运营良好。
“我觉得渝中的文化底蕴好,创业氛围也好。”刘晓龙说,区政府相关部门时常挂念着创业者,也经常关心“奇丑的猴子”,这让他很暖心。
对于未来,刘晓龙有更大的“野心”。
“我是很自信的,我觉得七八年来,‘奇丑的猴子’在渝中、在重庆已经练好了‘内功’,有资格出去比划比划了。”前两年,“奇丑的猴子”落户乌鲁木齐,反响很好。最火爆的是成都店,俨然成了成都咖啡市场的“新势力”。
上海、贵阳、昆明、西安、万州……刘晓龙的“奇丑的猴子”正在壮大,但他却保持清醒:“不加盟,只直营。步子不能太大,重要的是品质。”他相信,重庆能诞生有全国影响力的咖啡品牌,这只“奇丑的猴子”,未来大有可期。
记者廖松/文
王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