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区政府工作报告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7742e39ea36be6bf6cca2bd29bd4c9d6_yzb0121003_002_01_b.jpg

蓝天白云下的渝中。本报资料图片

渝中两会胜利闭幕,区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它不仅回顾了过去五年渝中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历程,更描绘了未来五年渝中发展的蓝图。

即日起,本报将对区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本期让我们一起回望过去五年砥砺奋进的发展成就。

把握全局一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强、百业兴。过去五年,渝中坚持从全局谋划发展、以行动服务全市,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交出了一份优异的“五年答卷”。

数据显示,渝中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年均增长5%,辖区税收年均保持200亿元左右,人均、地均产出位居全国中心城区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00亿元,保持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1000亿元。

此外,还实现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新增7栋亿元税收楼宇,累计达40栋,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规上企业超1200家,新增157家总部及重点企业,累计达55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达137家,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550亿元,是2016年的1.5倍。

走过五年砥砺奋进路,渝中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改革释放新动能,开放迎接新机遇。过去五年,渝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五年间,18项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增值税“一表集成”等3项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去化250万平方米商业商务楼宇,16个“四久”工程完成处置,累计为企业减免缓税费99亿元,营商环境考核位居全市前列,全域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五年间,渝中对外的大门更加开敞,现代开放的渝中获得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这五年,渝中吸引了自贸区落地重点项目445个,中新合作项目投资达56亿美元、占全市1/6,白俄罗斯、乌拉圭等2家驻渝总领事馆开馆,新增外资企业机构425家、上市企业1家。

五年间,渝中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新三板和重庆OTC挂牌企业47家,新培育1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0家科技型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5.5件、位居全市前列。

坚持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金融、商贸、健康、文化旅游、数字经济……这些主导产业是支撑渝中经济的脊梁。这五年,渝中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狠抓产业转型升级,不仅稳住了传统优势产业的基本盘,更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新领域。

五年间,渝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左右,全国法人金融总部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落地运营,新增市级以上金融机构49家,存贷款余额保持万亿级规模,金融业增加值稳居全市第一。商贸方面,渝中继续保持了市场繁荣。解放碑、大坪两大百亿级商圈极核引领,引入国际知名品牌50个,新增首店品牌占全市1/3。

旅游重庆、打卡渝中。五年间,渝中新打造精品旅游线路57条,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观光体验。同时,渝中还新落地安永等品牌专业服务机构54家,新引进张江生物银行等健康产业重点企业25家,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区块链产业创新联盟,文化旅游、专业服务、数字经济、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着力优化布局

片区发展成效凸显

渝中辖区面积虽然不大,但各个片区各有特色,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定位。这五年,渝中优化细化产业布局,每个片区都形成了特色品牌,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发展势头。

五年间,渝中积极推动解放碑—朝天门一体发展,绿色金融中心、国际消费大道焕新亮相,全市70%的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这里集聚,吸引了全部11家驻渝总领事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市率先突破900亿元,解放碑服务贸易额稳居全市第一,解放碑步行街获颁商务部“全国示范步行街”,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地均产出居全国中央商务区首位……走过五年,解放碑—朝天门片区依然是重庆的闪亮名片。

这五年,市民们记忆中的街区符号,纷纷换装亮相:十八梯、山城巷、白象街等开街迎客,湖广会馆、东水驿老街、印制一厂等改造升级,渝中不断释放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与此同时,位于虎头岩的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获批西部首个国家信创基地,环重医创新生态圈落地转化项目13个,建成贰厂文创公园等10个特色产业园区,上清寺互联网产业园获评市级示范园区,渝中各片区可谓“百花齐放”。

深耕精耕渝中

城市品质有效提升

城市有机更新,是渝中必须答好的试题。五年来,渝中持续深耕精耕,提升城市品质,“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建设步伐铿锵有力。

五年间,渝中完成了19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384万平方米老旧楼宇更新、20万平方米老旧市场升级,来福士等70万平方米高端载体投入运营,曾家岩大桥等62个重大功能性项目建成投用。

美好城市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五年来,渝中坚持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拆除违法建筑32.7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推行“五长制”、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管理创新范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河长制”不断深化,长江流域渝中段“十年禁渔”初见成效,整治岸线10.7公里,绿化美化街巷庭院和坡坎崖35万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实现300天以上。

作为重庆“母城”,渝中还有效推进149处文物、64个非遗项目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修复文物建筑7.6万平方米,19个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相继建成。解放碑、洪崖洞、长江索道、李子坝等成为中外游客打卡热门地,渝中获评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

坚持发展为民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来,渝中始终坚持发展为民,就业、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渝中人民收获满满的幸福。

五年间,渝中累计新增就业26万人,滚动实施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85件,改造棚户区36万平方米,实现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在全市率先开通小巷公交,成功申报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国家特殊教育实验区,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取得新进步。

医疗方面,在全市率先开展“互联网+”门诊医保服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试点。建成全市首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新合作国际化养老服务中心,获评全国十佳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区。

社区治理方面,积极探索“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党建+物业”,深入开展“三上三清”社区服务行动,“渝中怡家”入选全市“十佳”社区治理创新案例,“三事三色”获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坚决筑牢城市安全底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平安渝中建设扎实推进,连续五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97%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水考验,渝中迅速动员、全员参与,主动出击、应对有力,坚决打赢了抗疫抗洪战,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守卫了重庆“母城”安全,涌现出全国、全市抗疫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25个。渝中人民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在困难面前的团结勇毅。记者廖松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