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庆国际商务区重大建设进展 我区抢抓发展机遇亮出三张好牌

重庆地处内陆,交通物流曾是对外开放的一大瓶颈。“十三五”期间,一条联通重庆、四川、贵州、甘肃等西部省份,沿着铁路向南到广西钦州港等沿海沿边口岸,再换船出海,通达全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被成功打通。

以路为“媒”,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一批外资企业被成功“引进来”。近年来,重庆“母城”渝中区抢抓“通道经济”,利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先天的“起跑”优势,不断推进重庆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

时势造就,生而不凡。如今,重庆国际商务区建设进展如何,未来又将怎样发展?6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国际商务区重大建设进展新闻发布会,区委副书记、区长黄茂军,市商务委副主任彭和良,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二级巡视员李淑秋,区委常委、副区长邓光怀,万科(重庆)企业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总经理易平安介绍了有关情况。发布会上给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把重庆国际商务区打造成为重庆承载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的桥头堡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外资集聚地、总部贸易基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高端人才集聚区。

勤练“内功”

十年发展面貌巨变

自2012年整体打造以来,重庆国际商务区的经济总量、产业能级、开放水平和环境品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城市功能完善方面,先后建成以企业天地、重庆天地等为代表的高端商务商业项目110万平方米,以雍江翠湖等为代表的精品住宅项目168万平方米,已成为集甲级商务楼宇、城市高端住宅、丰富人文资源、优美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新兴区域。今年3月,化龙桥数字经济特色小镇被纳入2022年重庆市特色小镇清单。

串珠成链、聚点成面,一个个开放项目、开放产业平台加速聚集。如今,重庆国际商务区企业数量超过了3200家,其中中银金租、德勤等世界500强企业18家、规模以上企业74家,税收亿元楼宇2栋,已形成以专业服务、商贸物流、科创服务、金融服务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是全市唯一授牌的涉外商贸区和专业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

西部消费看重庆,重庆消费看渝中。

6月18日,重庆国际商务区的核心载体标志性项目陆海国际中心正式封顶,再一次刷新重庆城市建筑高度,投用后还将带来10万平方米主题购物中心和城市天际酒店。同时,片区国际化配套环境也日臻完善,凝聚成为渝中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坚实力量。

十年磨一剑,重庆国际商务区(IBD)迅速成长,渝中CBD与IBD双星闪耀。

未来可期

渝中亮出三张好牌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陆海新通道成为重要的“新引擎”。

如何抢占先机?

发布会上,我区提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和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等发展机遇,坚持产城景文旅融合、人境业和谐统一,把重庆国际商务区打造成为重庆承载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的桥头堡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外资集聚地、总部贸易基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高端人才集聚区。

具体怎么做?

立足开放,打造国际化交流中心。依托陆海国际中心,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力度,引进、消化、吸收来自国内外特别是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的资金、项目和技术,争取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及企业在区域内设置办事机构,大力招引金融、商贸、国际服务、软件等领域外资企业。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探索扩大现代服务业开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健全国际化法治保障体系。完善品质居住、商业消费、国际医疗、国际教育等国际社区服务。力争到2025年,集聚世界500强企业30家、国际组织机构10家、外籍人士500人。

强化创新,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发展软件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独角兽”“专精特新”“行业隐形冠军”,形成以软件产业为主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专业服务,巩固提升会计、审计、税务、法律服务、工程设计等领军行业,加快发展保险中介、人力资源、房地产服务等优势行业,打造西部区域性高端专业服务中心。稳固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壮大绿色金融、金融科技、金融租赁等新型金融,力争到2025年,新引育国内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10家、会计师事务所10家、知名软件企业30家。

着眼高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导打造专业化、特色化产业载体,加快形成高端化、国际化品牌集群,奋力建设总部基地,着力提升楼宇经济品质。力争到2025年,打造税收10亿元楼宇1栋、税收亿元楼宇3栋,引进高端人才超过3000人。

发布会上,市级有关部门、重庆国际商务区项目建设方万科公司均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示范带动、项目支撑,与渝中携手合作联动发力,共同加快重庆国际商务区建设发展。记者袁侨偲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