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而创 当仁不让李子坝小黄楼里有一群年轻的创业“逆行者”

突如其来,后又持续反复的疫情“席卷”了许多行业的生存土壤,文旅、餐饮、服务业更是深受影响。但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词典里,却没有“认命”二字。

在李子坝正街和嘉陵新路的交界处有一栋气质不凡的小黄楼,这栋始建于1944年的老建筑,如今正活跃着一群年轻的“创客”。他们有梦想、有热情、有坚持,他们坚定果敢、信心满满。在渝中的创业热土上,他们当仁不让,逆市而“创”。

苏梅

开业后,每到闲暇时光,阿立总爱倚靠在窗前,看车来车往,赏日出日落,就像那些年在泰国苏梅岛一样。为了出门方便,他索性把窗改成了门,如今已成为一处打卡点。

Coco Tam’s,这是阿立给小黄楼这家泰餐店取的名字,很有海岛风。谈话的字里行间,他依然很怀念海岛上的水清沙白、椰林树影,尤其是那种随遇而安的生活节奏。

阿立是一位“85后”,也是一位年轻的“老渝中”。多年前去苏梅岛旅行时,便定居在那里。从小面馆,到火锅店,再到川菜馆,他最终在岛上有了6家店。中国游客增多,他的生意也不错,可疫情改变了一切。

“有两家店投入挺大,疫情一来全部OVER,损失肯定是大的。”阿立苦笑道,能怎么办呢?向前看呗!

2020年,回国不久的阿立无意间来到李子坝,一眼便看中了小黄楼。“黄楼、尖顶、沿江,是我喜欢的风格,我一定要在这里开家店!”阿立暗下决心。

小黄楼的招商门槛不低,阿立经历了一年时间的等候。2021年,他的Coco Tam’s终于入驻小黄楼。国庆节开业后,餐厅逐步被市场认可,节假日每天有300人次消费,营业额可达2万余元,淡季也有5000元左右。

怕不怕疫情?为什么还敢投资?为什么选择渝中?面对这三连问,阿立反问道:“有疫情就不做事了吗?人不能总闲着,你说对吧?”他表示,疫情更像大浪淘沙,坚持才能有希望,自己有渝中情结,希望为家乡做点事,也看好渝中的商机,政府也有好的政策,相信未来会更好。

椰风

移步换景,是古典园林的建造技法,这种奇特的审美趣味,在小黄楼随处可见。

从阿立的泰餐店下楼几步,布帘一掀,便是张迪和田夏瑶的“椰椰大吉”饮品店。铺面不大,27平方米,却有26种单品,这是这对“90后”夫妻的事业新起点。

前些年,张迪一直在房地产行业打拼。气候有冷暖,行业有阴晴,大环境让他不得不另寻出路。偶然的机会,夫妻俩得知李子坝小黄楼在招商,便萌生了兴趣。

“当时觉得这栋老式建筑挺有特点,又挨着轨道穿楼景点,人流量有保障,就有意在此创业。”田夏瑶说,“椰椰大吉”是总部在广西北海的一个品牌,小黄楼店是重庆的首店,其实小黄楼里的店全都是首店——去同质化、差异化经营,才能在市场站住脚。

为何选择渝中?田夏瑶坦言,最初夫妻俩在外区知名商圈、热门景点都有考察,有的竞争激烈,有的租金太贵。“你知道有的地方租金价格多少吗?”田夏瑶带着夸张的表情揭晓了答案:“15平方米每月2.8万!真是无法想象、不可理解……”

最终,小黄楼“温柔”的租金,让“椰椰大吉”基本没有太大压力。小店开业不久,便开始小有盈余,这也让夫妻俩有了长期经营的信心。“停车还是不太方便,总体营销还需加强,但大家都在努力完善这些事,相信未来会更好吧!”田夏瑶说。

艺术

如果不是爱上了插画艺术,马冶超或许已经是台湾的临床医生。

出生于1991年的马冶超,是地地道道的“老台北”,家中兄妹6人,大都从事和艺术相关的工作。小马从小耳濡目染,练就了一身美术艺能,尤其是插画领域,各类奖项拿到手软。如今,他已经是台湾一些插画比赛的评委会副主席。

前几年,从医学院毕业的他,并没有走上悬壶济世的路,而是把兴趣变成职业,投身到插画艺术中。3年前的一个偶然机遇,他来到重庆定居,开起了“this is插画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我之前在台湾诚品生活工作,他们的插画艺术水准在全亚洲都是一流的,目前已开设有15家店。”马冶超说,把台湾的插画艺术同内地市场结合,是自己这几年致力于做的事。目前,“this is插画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还新增了水彩、油画等项目,集合了国内50多位知名画家。

“选择李子坝是个偶然,当时散步到这边,觉得这栋小黄楼很有趣,挺有艺术感,又紧邻一个人流量很大的景点,就果断在这里开店了。”马冶超说,自己在重庆的第一个店面在贰厂,渝中的山水格局和人文气息,对于艺术创作很有帮助。

不久后,一场以城市治愈为主题的画展就将在小黄楼举办,马冶超希望,绘画艺术能扮演安抚者的角色,治愈被疫情伤害过的城市和人们。

时尚

小黄楼的创业群体中,出生于1982年的陈娟,都算是商海里的“老江湖”了。作为一名原创设计师,早年成功的职业生涯,让她这次在小黄楼投入了重金,“那个那个”中古店于今年6月1日开业。

中古,是一个舶来词,意为二手。但陈娟店里的二手商品,却和陈旧、低端毫不相关——LV在这里算入门品牌,更多的商品是CHANEL和HERMES。俗话说“好马配好鞍”,陈娟为135平方米的店铺,投入了上百万元的装修。

“这个火箭形状的包包,是CHANEL的限量款,国内都很罕见,我们这里有收藏。”在中古店里,陈娟对所有商品如数家珍。从包包到服装,从配饰到滑雪板,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以前这里是一个城管工具房,破旧脏乱,但我很看重李子坝这个区位,运营商方面的热心服务,也给我们企业增添了信心。”早年在上海创业的陈娟,对时尚有着独特的嗅觉和敏感。

2017年回渝创业后,也一直从事着时尚相关行业。她相信,咖啡+中古+买手+艺术展的模式,能够被重庆市场认可,她想为时尚人群带来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C位

谁是小黄楼的“C位”?最当道的亥伯龙餐饮馆是唯一的答案,这是疫情以来王道靖开的第4家店。

自诩为“创业老鸟”的王道靖,实际上是一位“准90后”。这些年,在重庆文旅业摸爬滚打,让他早已处变不惊。面对疫情,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新增了4家店,平均面积都在300平方米左右。

有意思的是,这种逆势而上和逆市而“创”,在小黄楼的创业者中,并不少见。

“后疫情时代,选择比努力重要。”王道靖开宗明义,他说:“疫情来了,我之前入股的书店,亏了好几百万吧。正因为亏了,我才拼命想赚回来,所以更要开店,你说对吧?”王道靖的乐观并不空泛,目前他参股的店面有7家,大多数都在盈利,他自然有着自己的“生意经”。

“你说现在做餐饮酒水,什么最重要?我觉得是特色。”王道靖说,之所以选择渝中小黄楼,是觉得这里“特有意思”。他喜欢从宏观看问题,认为破土新建商业载体的时代,已经是过去时,城市有机更新才是未来方向,而渝中在这方面显然走在前列。

“一个地方必须有意思,不然没前途。”他告诉记者,传统的商业综合体业态高度雷同,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其实是渴望有新感觉的。消费场景,其实是人们很在意的点——通俗地说就是,我们需要有趣的业态和人群,小黄楼显然是OK的。

“目前我所有店吸纳了80多人就业,也算是为社会作了点小贡献吧。”王道靖表示,渝中的营商环境是过硬的,希望小黄楼能更有知名度,商家们各自发挥特点,大家都多多发财。

蝶变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小黄楼的成功,离不开政企间的良性合作。”李春燕,小黄楼街区项目总监,全程参与了小黄楼的蝶变过程,她有话说。

“今天大家看到的小黄楼,本名叫觉庐,始建于解放前,坐南向北、砖木结构,为中西结合的建筑。”李春燕介绍道,解放后,这里成了一处普通的民居。

2020年,渝中区政府对照觉庐建筑群原貌老照片,保留建筑本身的符号和印记,完成了外立面修复整治,还原了觉庐本身风采。因外立面采用大面积的“亮丽黄”,被市民和游客亲切地称为“小黄楼”。

“载体有了,就像一个精美的酒瓶,重要的是装什么内容。”李春燕说,作为项目运营方,她所在的重庆莱格宝实业多年致力于品牌建设和推广,作为一家深耕渝中的企业,运营好小黄楼责无旁贷。

“品质第一位、赚钱第二位。”李春燕这样形容整个项目的运营理念,所以愿意和商户签租金低、租期长的合约,这样才能让商户们有稳定的成长周期,得以长期健康发展。此外,企业还及时将政府助企纾困的各类政策向商户传达,帮助他们应享尽享。

招商方面,街区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理念,前卫、个性、新潮、时尚,是入驻这里商家的必备元素。“如果你认同我们的理念,那我们可以接着聊;如果你只是想来捞快钱,对不起,我们不约……”李春燕说。

正是因为这份远见和坚持,小黄楼才有了今天的独特调性,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采访渐进尾声,刚刚结束高考的王丁卉,在长沙的旅程结束后,便迫不及待飞来重庆,和同伴在小黄楼打卡。

“早就做了攻略啦!来重庆,肯定要看有故事的地方啊。”这位18岁的姑娘说,老建筑里有新花样,这很酷,来得很值,如果只是吃吃逛逛,全国商场都一样,干嘛要飞这么远呢?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