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巷 “寻爱”

■胡雁冰

山城巷是重庆唯一一条以“山城”命名的街巷。1972年由“天灯巷”更名而来。“天灯巷”的名字,可追溯到公元1900年。当时法国传教士在这条老巷子的坡上,立杆点灯,为往来的行人照明指路。此地临崖,坡高势险,崖下远处的人们晚上往这里看,星星灯火,宛如天上,故名。

走进山城巷,站在巷外临崖栈道上仰望高处,脑补过去成片吊脚楼的样子,想象生命顽强;走进山城巷,抚摸明清时期的老城墙,把脉历史沧桑;走进山城巷,探看海派风格的石库门建筑,感知细致精巧;走进山城巷,你还会惊讶重庆开埠时期那些欧式教堂的典雅精致,你会得出此地是一个小型的较为分散的建筑历史博物馆的结论。

其实,山城巷的步道是重庆最美的步道之一。站在巷外临崖远观,南山如黛,长江如镜。大美的江景尽收眼底。四桥并列,公轨繁忙。沿临崖栈道逶迤前行,可到达远处“固若金汤”的金汤门和“克壮千秋”的通远门。山城巷岁月沧桑,底蕴深厚,它不仅见证了重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更见证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走过的每一个历程。

走进山城巷,我不会过多去思考它旧城老街“微更新”——“微小空间,微小问题,微小投入”的城市建设理念,不会特意去感受一种有温度的城市改造新模式,这些随着走进的步伐,就能渐渐体悟。在三次走过山城巷后,我关注和寻找另一样东西,那就是不同含义的爱。那是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老去的传说。

仁爱

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起,重庆城区先后创办了一些慈善机构,“体心堂正”应运而生。我妄猜它的意思是:我们要学会体谅别人的心思,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困苦弱小厄运时,所谓“人同此心”。因为“体心堂正”的宗旨是“给养孤老、收养遗弃婴孩和无力自养的残疾人,兼办济米、施药、施棺木以及临时赈灾”。一个广施仁慈、普济百姓的慈善堂馆,自然深得人心。它秉承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

1902年法国人建造的“仁爱堂”医院位于山城巷80号,虽历经百年沧桑,当年的华丽依稀可见。1944年医院更名,后来成为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体现了最深厚持久的仁爱。

你还记得小时候见过的小卖铺长什么样吗?或许它早已消失不见,但在山城巷你还能看到。这家“婆婆与猫”小卖铺已经开了三十多年,每天婆婆守着店铺,小花猫守着婆婆,她们一起打量熙熙攘攘的过客。偶尔也对视,那是彼此很熟悉、很懂的关爱。你来了,可以轻轻抚摸婆婆的猫,它会很矜持地“喵呜”一声,然后很配合、很享受地随你摩挲。人与动物和谐相伴,爱只要诚心付出,一定是有回报的。

友爱

烟火气味浓,邻里友情长。

小日子坝坝茶是这条老巷里的一个天然院坝。从前是金马小学的小操场,如今还可分辨那个时候留下来的乒乓球台。这里有一个“逗乐坊”大舞台。两旁的对联是“说学逗唱摆老街老巷,唱念做打演故城故事”,正是“闲话人间岁月长”的好去处。游人可以在老巷子里,回味旧时光,接受微风轻拂,感受阳光抚慰,饱享逗笑之乐;也可以在这里来一碗盖碗茶,把不愉快的往事如抹茶沫一样撇去,看茶叶舒卷沉浮,在氤氲的茶香中放空心灵。

如果你在中秋时节到来,沿山城步道而上的石梯边,已摆了一些桌子,山城巷商户推出的16道特色菜:酥肉、熏鱼、花生米、回锅肉、烧白、豆花、汤圆等等,摆满一桌。邻里情、朋友情在划拳行令、觥筹交错中回味、升温。

山城巷不长,走走停停,坐在黄葛树下歇个脚,喝一杯传统老荫茶,看红灯笼排排高挂,回味百年街巷的人间烟火味。当看到“生活捶老你,咋个整?喝茶就好了,喝酒就好了,干饭就好了”这样的话,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你是不是会心一笑,过往和当前的某些烦恼会减去不少?

上过央视的“啥子巷巷大汤圆”馆子,门上有一副对联:月圆灯圆圆汤圆,心合人合合家合。横批是:吉祥圆合。家和万事兴,这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建设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的友爱当以家庭的情爱为前提。

而“亦庐”厚重庄严的大石门上也有一副对联:让三分自多乐地,退一步别有洞天。它和《菜根谭》“路要让一步,味要减三分”体现同样的道理,是“人行窄道先侧身,礼让彼此均通途”的利人利己理念的体现。只有友好,才能产生更多的友情。

旧爱

到了这里,一定要去“山城故事馆”看看、坐坐,那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的一个活动基地,2020年10月开馆至今,为超过万人介绍了山城故事,收集了一千余个“我与山城”的故事。走过十年历程的民间文保组织,通过“扫街”巡查、认养守护、讲座培训、亲历考古现场、呼吁保护等多种形式,助推了地区文物保护工作,成为了重庆市文物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志愿者搜集、捐献的那些老书籍、旧资料和老物件,会让你回到超有爱的旧时光而流连忘返。

老居民说老故事,旧物件传旧情怀。入巷不久,就能看到道路下、玻璃中那些旧簸箕、煤油灯、搪瓷盆、老式缝纫机、旧家电等,此时我的脑海闪回过去生活的一幕幕:夏天的夜晚在大的旧簸箕里翻滚乘凉,望满天繁星而惊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写字,头越垂越低,眼越盯越近,头发被火燎,两个鼻孔成了黢黑的巷道口。老式缝纫机让我想起了“蝴蝶”牌子,想起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过往;想起了小时候有一个冬天,很高兴地穿上期盼已久的棉裤,却因解不开打成了死结的腰带而尿裤子,被同学嘲笑了好久的无奈。五十年间,我们的国家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以往都成为了记忆,而这个记忆因为有了对比更深刻。

大爱

人间大爱是什么?爱民,因为民为邦本;爱国,因为有国才有家。

重庆綦江有一个王良,男性,是著名的红军军长,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电影《王良军长》深受欢迎,他把青春献给了翻身做主人的伟大事业。在山城巷,在金汤街,还有一个王良,女性,是著名防痨及生物制品专家。1933年在此集资建立微生物实验所,并创设中国第一个卡介苗实验室,培育出卡介疫苗,首先在国内免费给婴幼儿接种。她是中国卡介苗防痨创始人之一。她把大爱献给了儿童,献给了未来。

由此想到辛亥烈士徐锡麟曾有诗:“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为大家,舍小家,男儿要有为国捐躯的精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未必一定要落叶归根。这就是顶天立地的男人的英雄气概。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大爱!

外读赋义,助己清新。意大利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安伯托·艾柯曾说:“一切阅读都是误读。”所以,我在山城巷寻找的“爱”,仅是我的一种“阅读”。你可以亲历其间,寻找自己的感悟。

作者简介:胡雁冰,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协常务理事。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