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后58天》登陆全国院线叫好叫座受追捧 点燃观众爱国情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知道‘11·27大屠杀’,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教科书’式输入。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我才真实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残酷,仿佛我就身在那段历史中……”7月15日,市民蒋明洁和同事们走出重庆UME影城(渝中店)11号影厅,争先站在《最后58天》电影海报前与“角色”们合影。

她对记者感慨,这部电影让她深刻认识到了“什么是共产党人”。和蒋明洁一样,无数观众在《最后58天》登陆全国各大院线首日走进影院,通过影片回望历史。

《最后58天》以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1月27日大屠杀惨案的这58天里,发生在渣滓洞看守所里的故事。

“我真想不通,你为什么要这么顽固?你这样做图什么?你想名垂青史,日后荣华富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紧凑的电影剧情、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实的场景还原,让每一位观众沉浸在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狱友,与敌人开展斗争的故事里。

“印象特别深的是,其中有位女共产党员,她在入党宣誓时,她的上级就告诉她‘你入了党之后就要坚守党的秘密’。因此被捕入狱后,即便是严刑拷打,她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受尽了折磨。直到她行刑的时候,才坚定地告诉在场的所有人‘我就是共产党员’……那一刻,我真的特别感动。”观众蒋明洁说,这部电影让她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激励作为共产党员的她,要更好地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自觉肩负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大任。

在重庆万达影城(解放碑店)观影的观众杨英和蒋明洁有着同样的感动。她说,除了那句“我就是共产党员”外,角色“豆芽”在狱中的生活也让她颇为揪心。“电影中的‘豆芽’扮演者和我的女儿同岁,虽然‘豆芽’最终被营救了,但很多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牺牲的遗体被一层层地堆得老高,这些画面还印在我脑海里。”杨英说,她还会走进影院,带女儿观看这部影片,让孩子知道,今天所享受的幸福生活不是理所应当的,而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

当日,石油路街道也组织党员干部集体观影,在徐徐展开的剧情中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铮铮铁骨,震撼人心,深受教育。”观影结束后,石油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干部何娟坚定地说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不是口号。”

“重庆UME影城每家门店的排片量都挺高的,还腾出了大厅和中厅来进行循环排映,从早到晚每个时间段都有场次,以此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观影需求。”重庆UME影城宣传负责人王兴介绍,上映首日,观众对电影的反响热烈。大家认为这部影片和以往的主旋律影片不太一样,虽是一部讲述红岩精神的本土革命题材电影,但采用了新式的镜头语言和表现手法,更符合现代观众的“观影口味”,既有教育性,又有时代性。

电影《最后58天》总制片人、第一出品方重庆靶点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真说,电影在前期筹备阶段,采访了幸存的脱险志士和众多红岩英烈后代及亲属,查阅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在摄制阶段,根据受访者的口述历史和掌握的历史资料,一比一搭建了一座1949年的渣滓洞监狱,满山寻觅到了烈士们被秘杀的地方,并通过特效还原了当时的朝天门码头和码头对岸的景象。“真实地还原历史,让每一个观影的人了解真相,这就是我们的拍摄初衷和对这部影片的期待。”记者李一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