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 善思谋兴百姓福渝中 全国文明城区“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渝中城区全貌 摄 龙帆/视觉重庆文明城区大家创 美丽渝中人人享渝中区市民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服务设施 摄/何超渝中区志愿者在山城巷开展志愿服务

清晨,迎接着城市的苏醒,文明交通劝导员早早上岗,交巡警开启“高峰岗”勤务模式,城市的早高峰忙碌却秩序井然;建筑工地作业中,围挡上的公益广告向市民传递着满满正能量;沿街门面,店主正在打扫店内及门前的环境卫生;用城市“边角地”修建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绿色环绕,附近居民在此晨练……这是11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的渝中区最平常的一日之晨。

全国文明城区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渝中区连续11年上下连心、久久为功,让全国文明城区这张“金字招牌”活力四射、永不褪色。

当下,渝中开启了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全力绘制着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渝中美好图景。

以文筑魂

母城文化和都市文明“双翼齐飞”

近年来,渝中区以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为载体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以文化浸润为路径擦亮城市文明底色,以文化繁荣、文明进步塑造城市软实力,母城文化和都市文明形成一组发展“双螺旋”。

在渝中区这块红色的巴渝大地上,孕育了重庆革命火种,诞生了伟大红岩精神,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承载了太多关于这座城市的红色故事与抗战记忆。

全国示范步行街里的人民解放纪念碑,“最美街巷”上的周公馆、桂园,藏于山间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居民区里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抗建堂旧址,佛图关公园内的杨闇公烈士铜像……步入渝中,就是一场红色之旅。每一处旧址、每一幢故居、每一条街巷,都让人不禁回望那段烽火岁月。

为了更好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渝中区推出5条红色游精品旅游线路,串联“红色三岩”片区内《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红岩革命纪念馆等革命文物,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份有针对性的出游指南,让大家在历史探访中鉴往知来。一批批党员、干部、群众、学生、游客走进渝中区,重温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拼搏斗志。

与此同时,渝中区成立起“红色三岩”志愿队、“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宣讲队,深入景点景区、街道社区等,开展志愿讲解服务,把革命文物故事讲给市民听,让革命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在城市更新之路上,渝中区协同提升城市品质、城市生态与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因地制宜地在城市建设里融入历史文化元素。高品质打造十八梯“老重庆、真山城、新体验”文化名片、鲁祖庙市井文潮生活样本、山城巷人文旅居目的地、戴家巷临崖风貌观光地、湖广会馆国风国潮体验地、白象街开埠文化承载地,让有着“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美誉的渝中区更有底蕴内涵,让这座立体山城、光影江城、魅力母城更具颜值气质。

如今,这片20.08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步步见历史,处处是故事。在渝中区,既能感受到国际大都市气场,也能看见山、望见水、记住乡愁。

惠民利民

文明建设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全国文明城区建设重在便民、利民、惠民。渝中区精准、精致、精细地围绕百姓身边点滴,坚持不懈地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文明建设的成果,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面子”是城市颜值,“里子”是城市气质。渝中区持续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码”,下足力气精进“绣花针”功夫,精雕城市新颜值。

全区各相关部门、管委会、街道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力,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和真空地带,加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清扫保洁力度和立面环境整治力度,推动缆线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建筑工地环境整治工作落地见效。不断优化交通秩序,切实抓好“五长制”和“门前三包”,通过城市环境秩序提升行动的深入实施,在让城市“面子”更靓丽的同时,也让“深藏不露”的城市“里子”更清爽。

大溪沟街道双钢路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居民住宅小区,但在居民们眼里,居住体验一点儿不差,反而十分享受。

走进整治提升后的双钢路小区,看不到消防设施老化破损、线路杂乱等老旧社区“通病”,随处可见的是漂亮整洁的游园、温馨的社区食堂、智慧化的管理、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

像双钢路小区这样“老而不旧”的小区,在渝中区并非个例。作为老城区、建成区,全区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面积约1076万平方米,超全区住宅建筑总面积40%。

如何让这些城市“里子”更具生活的质感?渝中区采用“综合改造+管理提升”,打造双钢路小区、医学院路小区等重点项目,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便于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速提质。全区19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焕新升级,9万余户居民在老房子里住出了“新幸福”。

小小的“菜篮子”,装的却是一座城的文明形象。近年来,渝中区对全区17家菜市场进行了改造和管理提升,百姓的“菜篮子”也拎得更加舒服。

同时,渝中区统筹推进全区缆线整治,治理杂乱线缆,清理空中“蜘蛛网”,通过“微改造”和“精提升”,增添城市文明气质。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城市发展才更有温度。今年以来,渝中区将目光更多地落在低保户、残疾人、高龄老人、未成年人等群体身上,通过改进医疗、养老等“一对一”服务,完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心理健康辅导,让特殊群体感受到更多温暖。

成风化人

百姓是“文明最美风景”

“在渝中住了几十年,最大的感受除了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富足外,就是大伙儿的文明素质越来越高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晚间,家住七星岗的侯大爷在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散步时感慨。

不远处的交通文明劝导员正穿着“红马甲”,引导着市民有序通行,自成“文明最美风景”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文明新风,让行人被这股向善向美的文明力量所感染。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文明理应是以人为根本的文明。渝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1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9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让广大市民在耳濡目染的氛围熏陶中,成为文明行为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成为“文明风景”中的“美丽一隅”。

在热门景点,各大志愿服务组织入驻,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问询指引、景点介绍等志愿服务,“志愿红”们用实际行动彰显温暖底色,引导市民和游客一同践行文明旅游,把城市形象擦得更亮。

“目前,渝中区已成立部门街道新时代志愿服务分队、社区志愿服务小队、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队伍300余支,通过‘重庆文明实践云平台’注册登记志愿者9.2万人。”渝中区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先进典型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去年,渝中区大力挖掘选树先进典型,涌现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昶、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万芝利、全国最美公务员陈宏、中国好人入围奖程燕等一批先进典型,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还被命名为第六批重庆市岗位学雷锋示范点,榜样的力量深深浸染、教育、激励、鼓舞着渝中市民。

遍布渝中辖区主次干道的道旗,书写着“遵德守礼、崇尚文明”“文明渝中、共建共享”等文明提示;抬眼可见的景观小品展示着“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垃圾分一分、城市更文明”等文明劝导语;轨道交通穿楼而过的“名景”之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渝中区的大街小巷,文明标语和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为市民带去无声式、浸润式教育,引导市民知文明、懂文明、践行文明。

文明无止境,建设不止步。站在新起点、扬帆新征程,渝中区将奋楫笃行,实施城市环境秩序提升行动、老旧小区整治提升行动、重点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行动、民生服务综合提升行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文明共建氛围提升行动等文明城区“七大提升行动”,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不断刷新文明渝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感召力和影响力。

王彩艳陈佳佳

图片除署名外由渝中区委宣传部提供

(原载于《重庆日报》2022年8月5日)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