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社区服务,让居民生活更美好;政务服务智能终端‘搬’进餐厅,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更方便……”在渝中,智能化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捷,居民尝到了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甜头。
自2015年成为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聚焦商用、政用、民用领域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全力以赴促进城市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着重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智能化应用建设,在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应用、城市治理、政务管理、产业融合和生态宜居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惠民服务水平日益提升。
智慧教育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注入新动能
2021年11月,市教委发布了《重庆市第四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入选名单公示》,确定68所中小学(含中职)为全市第四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其中,我区德精小学校入选。截至目前,渝中辖区已有12所学校上榜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是智慧教育、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区坚持把智慧教育作为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实事项目,逐步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智慧校园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2020年11月,我区正式启动渝中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该平台以5G、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核心,推动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满足学校多样化、多层次教学需求。
除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市、区级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结合教学管理需求,加快构建“1个平台+X个共性智慧应用+N个个性化项目”智慧教育新格局,实现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教研,打造决策分析、课前备课、课堂教学等六大类应用场景,更好服务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学生学习、家校共育。
如何让智慧教育为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我区将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依托渝中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建立渝中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形成区域智慧教育生态圈,提升应用服务水平。利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加强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建设,建成一批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构建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有机衔接的综合教学平台。
智慧社区
为居民带来宜居新生活
提起社区近年来的变化,居民廖先生赞不绝口:“从前,我经常一手提着菜一手刷门禁,手忙脚乱,现在有了智能门禁,大门、楼道不用刷卡就能直接进入。遇上亲戚朋友来玩,还能在手机上生成访客码,让他们扫码进来,真是太方便了。”
智慧城市建设让生活更加便捷的同时,也守护着社区的安全。在渝中,许多小区的楼道里都设置了烟感雾感报警器,通过探测烟雾浓度和环境温度,实现火灾声光报警提示。车辆拥堵、垃圾桶满溢、高空抛物……这些难点问题,同样会有警报提醒专人处理。社区工作人员仿佛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管理更高效,服务更及时。
目前,全区11个街道、79个社区正逐步实现这样的智慧社区服务和管理,切实做到了为民服务“暖心”,便民服务“贴心”,安民服务“安心”。
这样的智能化服务与管理是如何实现的?智慧生活的背后,是数据在持续“奔跑”。我区依托市政务云、市区两级智能中枢与街镇边缘云节点,发挥边缘云服务、数据分析治理等技术优势,建设基层治理数据库,建立起“1+4+N”的基层智慧治理应用生态体系,构建成全科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开放共享的重庆市基层智慧治理平台,为基层减负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区还基于基层治理数据库,构建起“三级政府,七级管理”的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服务贯穿“区、街道、社区、网格”多个层级,形成了集党建服务、智慧安防、居社互动、社区运营一体化的基层治理服务体系。
智慧养老
擦亮“幸福养老”底色
绘就最美“夕阳红”
近年来,我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实施“关爱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动,持续优化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9月,市区供电公司推出的关爱独居老人数据服务在大溪沟街道罗家院社区试点运行。数据服务指市区供电公司为独居老人用电行为“画像”后,再通过实时用电数据与“画像”比对分析,协助社区网格员全时段关注独居老人的居家状态,智能守护独居老人。
近年来,独居老人越来越多。社区在日常管理中缺少有效的远程监护手段,成为养老服务的难点与痛点。为此,市区供电公司针对独居老人的生活习惯与用电规律密切关联的特点,运用智能电能表采集老人居家用电数据,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传输至云平台开展数据分析、比对,经市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云管家小程序实现外部数据推送,建立独居老人用电数据库。社区网格员每天打开供电服务云管家小程序后,就能查看该社区所有独居老人的居家用电情况,一旦发现有红色预警,会及时响应,并上门核实、查看。
除了智能守护独居老人,我区还通过开展需求调研,收录全区超过10万条老年人的信息,运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普惠性大众化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其中,针对老年人用餐、看病等需求,我区以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为阵地,开展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每年为建档困难家庭、低保家庭老年人发放“三助”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同时,对符合条件、自愿申请的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
智慧旅游
让游客安心放心舒心
对于不少外地游客而言,“母城”渝中是他们来重庆旅游的必打卡地之一。那么,来到渝中怎么玩?2021年底,“一键游渝中”微信小程序上线运营,一部手机便可“解锁”渝中“吃住行游购娱”。
“一键游渝中”智慧文旅平台包括“游前必备”“渝中印象”“交通出行”“游玩助手”四大板块,以一键智能行程规划、动态行程建议为核心功能,将渝中全域等级景区及各种文旅服务网络化、智能化,打造出可视、可听、可学、可选的综合旅游空间,从而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智能行程规划、语音导览、周边景点推荐、智能客流预警、5G旅游体验等沉浸式便捷服务。
出游前,市民、游客可前往“游前必备”,进行景区预约、线路规划、酒店预订。出游中,“渝中印象”“交通出行”“游玩助手”三个板块则可变身“私人导游”,不仅可提供渝康码、行程码、公交出行指南、租车、找停车场、找厕所、景区导航等基础服务,还链接了智能语音导览地图、周边热门推荐、智能客流预警等功能,方便市民、游客综合选择舒适度、喜爱度、吸引力最强的景区景点,并一键导航前往。
近年来,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我区始终将满足市民、游客高品质旅游新需求作为出发点,推动科技与旅游深度结合。
2019年以来,我区先后实施智慧旅游一期、二期工程,建成实时游客流量监测系统和旅游大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全域及重点景区流量监测、统计、分析智能化。
随着5G网络逐步投用,全区又建成了全域旅游网络平台,实现了信息查询、全景导览、语音讲解、电子厕所地图、线路导航等功能。同时,特色景区智能化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触摸查询设备全覆盖。如洪崖洞、两江游、长江索道等景区开通了精准预约系统,便利了市民和游客合理规划行程。
如今,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下,我区在城市管理、社区服务、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智慧场景应用落地越来越多,大数据智能化更好、更全面地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治理增效。
根据《渝中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区将努力实现信息设施全程连接、智慧生活全民共享、城市治理全网覆盖、政务服务全域通办、数字经济全面融合、生态宜居全域美丽的目标,构建起与物理城市同生共存、虚实交互的国家示范级5G数字孪生城市,凸显“智慧渝中”新特色,形成“万物互联、云网融合、智领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图景,力争渝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成为重庆标杆、西部领先。
记者刘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