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启动区域核酸筛查 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屏障3轮采样检测,确保全覆盖无遗漏

市民井然有序地排队进行核酸采样。记者 王 欢 摄扫码看 《渝中新闻》视频“全副武装”的“配送小哥”为居民送物资。南纪门街道工作人员运送“爱心西瓜”。 本组图片由南纪门街道提供扫码关注重庆渝中 APP图文报道佩戴红领巾的小女孩向医务人员敬礼。 南纪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市民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核酸采样。 记者 丁政义 摄扫码关注重庆渝中 APP图文报道

8月29日起,我区连续开展3轮区域核酸筛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防控疫情风险。

8月29日20时,我区启动区域核酸筛查。运送采样物资、搭建采样台、设置隔离区、检查1米线……下午3时起,各核酸采样点一片繁忙,部门、街道、社区工作者,以及医务人员、志愿者、公安民警等陆续到岗,按照各自任务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工作。

很快,各临时采样点按规范准备就绪。当晚7点30分左右,居民陆续就近前往核酸采样点采集核酸。

人和街小学采样点位于大溪沟街道中心区域,周边住户和上班人群较多,共开设了2个采样台。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居民严格按照全程佩戴口罩、1米线间隔的要求,有序排队等候,分批次进入采样区,扫码、录入信息后,进行核酸采样,完毕后快速离场,现场秩序井然。

人和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陆远秀告诉记者,有了中心城区核酸筛查经验,区域核酸筛查物资准备、人员力量调配、样本转运等各项工作进展均十分顺利。尤其是人力保障方面,除了采样医务人员技术纯熟,志愿者也十分给力。

以重庆市设计院为例,在得知人和街社区有部分工作人员因住家在疫情临时管控区出不来,人手较为短缺的消息后,他们便组织了一支由13名党员和团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充实到防疫一线中来,负责信息录入、秩序维护、人员引导等工作。 

“作为辖区的大单位,参加志愿服务,能为筑牢辖区疫情防控屏障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义不容辞。”领队卢梅告诉记者,他们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一线、在岗位、在状态,坚持到最后一位群众做完采样。

与人和街小学采样点宽阔的环境相比,两路口街道铁路坡社区采样点显得“袖珍”了很多,当晚只开设了一个核酸采样台。记者晚上9点在现场看到,参与核酸采样的市民有序排队,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名志愿者,沿途提醒居民提前打开手机,翻出核酸检测二维码,以便最快速度录入信息完成采样。居民们积极配合,没有丝毫不耐烦,并不时向志愿者表示感谢。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严格按照政府要求,做核酸检测,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居民漆瑞革说,社区让大家分批错时错峰前来采样,她稍微来得有点早,所以排了十几分钟队,但一点儿也不累,反正是吃了晚饭出来的,在哪里都是耍,加上天气也凉爽,站一站就当消食了。

据了解,我区连续3轮区域核酸筛查采样具体时间为,第1轮:8月29日(星期一)20时至24时,8月30日(星期二)6时至12时、14时至20时;第2轮:8月31日(星期三)6时至12时、14时至20时;第3轮:9月1日(星期四)6时至12时、14时至20时,将面向全区11个街道(含流动人口,不包括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和48小时内接种新冠疫苗人员)展开,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各采样点将安排上门采样,确保筛查全覆盖、无遗漏。

记者黄清娴

“疫”线特写

临时管控区域“配送小哥”:

“我这个时候不冲,什么时候冲?!”

“感谢社区”“感谢街道”“感谢政府”……或许是吴疆近期听到最多的话。他和其他8名“物资保障小分队”的队员跑上跑下、装车送货,将南纪门街道为解放西路101号临时管控区域200多户居民准备的西瓜,挨家挨户送到了居民手上。

“虽然是乘坐电梯上下,但是200多个西瓜我们使用推车和板车齐上阵,一次性最多也只能装20多个,加上我们还要为居民配送他们采购的物品。所以只能不断地上下楼来回跑。”吴疆是南纪门街道十八梯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他感慨道,电影中的“大白”倒是可可爱爱,可生活里的“大白”却着实难当。防护服密不透风,穿着它当“配送小哥”,半个多小时就是极限。“送瓜到家”任务中,他来来回回穿脱了3次防护服,每次脱掉防护服,整个人都像是被大雨淋过一般,没有一处干爽。

解放西路101号共有26层楼,1-4层为商铺,4楼以上为住宅,每层9户人家。此次临时管控中,整栋楼及其附属商铺均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措施。为切实保障居民的生活物资,南纪门街道组建了一支物资配送小分队,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巡防队员组成,每天下午3点至5点当起“配送小哥”,对居民采购物资进行集中配送。“米、油、5升装的矿泉水是居民们采购最多的生活必需品。”谈起每天的工作状态,吴疆笑了笑说:“干着去现场,湿着回酒店。”

由于工作人员实行的也是闭环管理,所以他每天就是坐专车在临时管控区域和隔离酒店之间往返。虽然在“上阵”前,他也想到了“上有老下有小”,也想到了“或许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回不了家”,但面对疫情,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冲”。“一晃眼,今年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11个年头了。身为党员,就应该讲党性。守好社区防疫关卡,我责无旁贷。这个时候,我不冲,什么时候冲?!”寥寥数语,满是坚定。

此次疫情防控中,南纪门街道还有很多的“吴疆”,他们是每天为居民开展核酸检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是负责上门逐户摸排居民和商铺人员信息、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的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是维持现场秩序的社区民警、巡防队员、城管队员……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竭尽全力织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网”,共同守护着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记者李一

“疫”线故事

当“红领巾”邂逅“大白”

本报讯 (记者刘侃)“阿姨,辛苦了,谢谢你们!”日前,南纪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梁旭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后,一名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边说着感谢的话,边给她敬礼致谢。

当天,渝中辖区出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系市外重点地区返渝人员。疫情就是命令。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南纪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相关人员迅速反应,现场集结,对相关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小女孩在完成核酸采样后,抬起自己的手臂高高地举过头顶,向医务人员梁旭敬礼表示感谢。小女孩提出想和“天使阿姨”拥抱,梁旭则表示穿着防护服不能接触、拥抱,婉拒了小女孩的请求。小女孩的家长表示,孩子非常敬重和崇拜守护健康、英勇抗疫的医务人员,在她的心目中,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就是真正的“天使”。

“当时看到小女孩向我敬礼,我真的非常感动,也感觉特别温暖。我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梁旭坚定地说。

“疫”线传真

核酸采样点“火力全开”服务保障有力有效

本报讯 (记者丁政义)8月29日晚8时起,我区区域核酸筛查第一轮采样准时启动,全体医务人员、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公安民警、联防队员等准时上岗,全力服务采样工作。各采样点秩序井然有序,工作有条不紊。

晚9时30分许,记者在七星岗街道领事巷社区临时采样点看到,采样工作台已由平常的1个增加到了3个,辖区居民有序排队等候,自觉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3个工作台联合“作战”,室内室外密切配合,居民扫码、采样平均用时仅30秒左右,完成采样的居民迅速有序离开现场。

社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域核酸筛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全力保障相关工作高质量开展,减少居民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共有7名医务人员、3名街道干部、8名社区工作者、6名重庆移动城一分公司志愿者和社区巡防队员志愿者等共计32人参与到当晚的服务保障工作中,确保了广大居民等候时间短、采样速度快。

战“疫”打响居民主动“请缨”当志愿者

本报讯 (记者李一)“你好,请下楼进行核酸采样。”8月29日,58岁的杨喻新说完近百遍几乎同样的话后,也完成了下午的核酸采样居民通知工作。

这是老杨紧急培训上岗当志愿者的第一天。作为“新人”的他主要负责核酸采样通知和现场秩序维护工作。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居民核酸采样采取的是分批进行的方式,老杨与其他志愿者分工协作,他负责通知1楼至7楼、16楼至23楼居民下楼采样。每次通知,他都是坐电梯抵达最高楼层后,再逐层逐户敲门。通知完负责楼层的居民后,就在核酸采样现场维持秩序,一遍遍提醒居民保持一米距离、规范佩戴好口罩等。

老杨不是当天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唯一居民。朝天门街道巴县衙门社区党委书记刘昊告诉记者,自解放东路128号(含大安民营医院)临时管控以来,街道及相关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志愿者、居民骨干便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的“硬战”,居民看在眼里,也深受感触。当日就有8名热心居民主动“请缨”,在经过紧急培训后加入“战斗”。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社区居民,我有守护它安全的义务和责任。”老杨说,自己的志愿服务想法也得到80多岁老母亲的支持。“只要有需要,我随时可以‘战斗’。”老杨的一句话,道出了这场战“疫”所有“新军”的心声。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