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 渝中经验做法被中宣部采用推广

9月20日,记者从区委宣传部获悉,《守正创新办好“行走的思政课”——来自重庆市渝中区的调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部刊《宣传工作》2022年第37期采用刊发,并通过宣传信息网工作动态向全国推广,展现渝中宣传工作的创新突破。

新推专栏全国仅3篇入选

含金量和关注度“双高”

今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刊《宣传工作》首次推出“工作调查报告”专栏,反映各地宣传工作先进经验,全国仅3篇入选,《守正创新办好“行走的思政课”——来自重庆市渝中区的调查》为其中之一,颇具含金量和关注度。

《守正创新办好“行走的思政课”——来自重庆市渝中区的调查》主要围绕渝中创新宣传工作推动思政课建设,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新路径展开。今年,渝中聚焦“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整合辖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贯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打造形成了“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让全区46所中小学的5万多名中小学生在“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的融合贯通中,深刻体悟到鲜活的理论和生动的实践。

聚焦“适应不适应”创新突破

思政课从“书本本”走向“心窝窝”

“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如何打造?思政课从“书本本”走向“心窝窝”怎么做到?“适应不适应”是渝中经验的关键。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等不尽相同,将地方特色融入思政课,就能让课程更“接地气”,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思政课就在身边、就在日常。

打开课堂的“门”,拓宽行走的“路”。渝中是重庆“母城”,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依托这份得天独厚的“教材”,渝中精选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文物等50余处,形成全域思政课研学地图;精心设计“千秋红岩·童心向党”“热血丰碑·强国有我”“人文渝中·爱我家乡”等5大主题,推出10条精华研学路线,把思政课搬进老街老巷、旧址遗址、文博场馆、传统风貌区。通过开门办思政、行走学思政,使思政课越走越宽、越办越活。

丰富思政的“方”,讲出真理的“味”。内容简单重复、教学索然乏味是思政课建设之大忌,渝中分级研发、分段教育,给出“小学阶段注重道德启蒙、初中阶段注重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注重提高政治素养”的“方子”。通过有效整合宣传、教育、文旅、党史等部门和群团组织资源,形成了贯穿中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差异化“行走的思政课”课程。同时,还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充分发挥各中小学校的主观能动性,打造配方独到、工艺精湛、品牌各异的思政课程,促使特色思政课成为学起来能“共鸣”、听起来很“解渴”、品起来有“回味”的精品课程。

汇聚社会的“力”,画好育人的“圆”。渝中积极整合辖区社会单位资源,凝聚育人“合力”与“活力”,同时邀请英模人物、优秀党员、退役老兵进入思政课堂,现场讲授科学理论、先进事迹、国防知识等,以言传身教推动薪火相传。通过拓展育人渠道和丰富育人主体,形成一个大的思政育人“同心圆”。

“人生的扣子”需要一粒一粒扣好。渝中还将持续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把“行走的思政课”落实到各个教育教学阶段,并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思政课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记者李一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