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看似一字,包罗万千。千百年来,“家”之概念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中。“家,代表着一种传承与延续。”在重庆市文明家庭成员毛弋看来,他和妻子作为家庭的成员、作为孩子的父母、作为父母的子女,是家庭的中坚力量,是传承与延续的“中点”也是“起点”。对长辈,要孝顺尊重;对妻子,要呵护关爱;对小孩,要以身作则。
正是这份“以身作则”,夫妻二人无论是家庭之中的相处之道,还是家庭之外的处事态度,都尽可能为孩子做好表率,当好榜样,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获得正向引导。正如近日一家人抱恙家中,毛弋忍着病痛线上处理事务,妻子生病依旧线上教学,女儿看到父母如此,也坚持学习。
国之本在家
父母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平日里,夫妻二人就是“大忙人”。毛弋作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二级学院副书记,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管理事务,他还是一个妥妥的“斜杠中年”,拥有重庆市青联委员、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核心指导教师、国家级双创专家、市青马工程骨干教师、市多个部门的智库专家、智慧城市领域专家等多重身份。妻子张蕾,则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副教授,同时还是艺术体操国家一级裁判员和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
因职业要求和身份的多元,二人不仅需要以最高的标准、最强的责任心开展工作,时刻“充电”持续更新领域知识,还需要在城市社会治理、行业领域发展、青年学业就业指导等方面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也正是这样的爱岗敬业和勇担责任,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女儿在爱国意识、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的老师们也常常称赞,“小毛同学有种特别突出的满满正能量!”
“小毛同学”是两人的10岁女儿毛雅霂,就读于毛弋的母校渝中区中华路小学,这是毛弋的特意为之,因为在他看来,也是一种“教育文化的传承”。“小毛同学”品学兼优,曾在重庆市中小学才艺大赛、市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市第二届家庭诵读大赛获得多个奖项,担任了《渝中: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栏目诵读者。同时,她还担任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完成了10余次的文物保护调研活动。
家之本在身
孩子耳濡目染健康成长
“身心健康、三观端正,居于我们这个小家庭的教育首位。”毛弋说,一直以来,他和妻子就非常重视孩子精神文明和身心健康的教育引导。一方面,他们以身作则,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好榜样,孩子时时刻刻被榜样的力量感染和熏陶。另一方面,他们又“见缝插针”式教育小孩体贴感知父母和长辈对她的爱,从中寻找到向梦想前进的无限动力和克服困难的无尽力量,感受到爱和关心既是责任,又是动力。
对于精神方面养成的重视程度,让这个家庭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安排一天时间,正式地悠闲地来一顿家庭聚餐。他们多半会选择瓦片烧烤,因为不拘形式,也吃得酣畅。一家人坐三方,平等对话。他和妻子谈学校里的工作以及学生们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小毛同学”则说校园生活、学习困惑和趣事,在交流中舒缓孩子的紧张学习情绪,在问题的探讨中展开“朋友式”教育引导。
正是这些点滴,渐渐养成了“小毛同学”正确的“三观”,也培养了“小毛同学”独立思考和清晰表达的能力。在这个文明家庭中,学习成绩并非关注的着重点。在毛弋看来,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对于孩子漫长的求学路,小学、中学、大学都只是其中小小一段旅程。“我们只会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培养习惯,但不会过多干预和限制她,也不会过多要求,不希望孩子过于急功近利。”
毛弋说,在他进入学校任职前,他曾是某卫星基地的火箭测试发射工程师,曾参与包括“嫦娥二号工程”在内的火箭发射任务20余次,每逢国庆节等,他也会带着孩子参与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活动,这无形中将爱民族、爱国家这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教育根植在孩子的心中。未来,他也会继续在点滴生活中,向“小毛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通过一家人的行为举止传递文明新风尚。记者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