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文学艺术类最高奖评选结果出炉我区3部作品获评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

12月21日,记者从区委宣传部获悉,经广泛申报、认真遴选和严格审核,重庆市文学艺术类最高奖项——重庆市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名单正式出炉,我区凭借3部作品的获奖总量,跻身全市各区县前列。

一花独放不是春

获奖作品囊括多个类型

一花独放不是春,文艺精品创作亦是如此。我区获奖作品囊括图书类、戏剧类、美术类三大类型,分别为渝中区文联副主席徐鹏创作的长篇小说《太平门》、重庆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舞剧《绝对考验》、渝中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朱睿创作的书法《黄公望题跋五则》。这三件作品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凝聚着增强人民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磅礴力量,也彰显出近年来渝中持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其中,长篇小说《太平门》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一群人”,发出时代之声。作品以川渝早期革命和保路运动以及辛亥革命为背景,以邓小平、聂荣臻等留法勤工俭学青年学子为原型,讲述了从1910年川汉铁路筹建,至1920年重庆留法预备学校首批毕业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十年间川渝人民寻找救国真理、革命道路的伟大故事,系全国首部此类题材的革命小说。

舞剧《绝对考验》以舞叙事、融景入情、以情带舞,强精神力量。作品以红岩传奇女英烈张露萍为人物原型,从忠诚、信仰、人性的视角入手,融贯多元的表演艺术形式和极具重庆独特地域元素的舞美,演绎绝对孤独境遇下一位隐蔽战线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闪耀人性光辉和信仰力量的舞台艺术形象。作品还入围了中国舞蹈最高奖——中国舞蹈“荷花奖”的终评。

书法《黄公望题跋五则》以晋人王羲之笔法为基调,大胆融合唐人孙过庭、宋人米芾的笔意,立时代潮头。作品以《黄公望题跋五则》为内容载体,用笔细腻,丝丝入扣,笔势连绵,映带自然。其章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张弛有度、蕴藉风流,代表了渝中书法在重庆乃至全国的新高度。作者作品还曾入展中国书法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

百花盛开春满园

文艺精品持续涌现

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创作精品,是渝中一直以来在文艺精品创作中的实干实绩。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强了重点创作的选题策划和文艺精品的创作扶持,扶持创作了32部兼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重点文艺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四川扬琴《血写春秋》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3部作品获得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5部作品获评重庆文学艺术奖。打造了一批体现历史高度、彰显时代精神的渝中精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精品力作的持续涌现并非朝夕之功。近年来,我区一直坚守文化责任之道,坚定创新发展之路,高度重视文艺精品创作,依托文化事业专项资金,持续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和奖励,汇集了一大批文艺名家,打造了一批体现历史高度、彰显时代精神的渝中精品,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区文化馆巴渝木偶剧《杀出重围》获得群星奖,京剧《双枪惠娘》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舞剧《杜甫》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歌剧《尘埃落定》获第八届中国戏剧奖,诗集《柠檬叶子》《无限事》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发挥文艺精品的带动辐射作用,创作更多饱含渝中元素、展现母城风采的文艺精品,讲好渝中故事、唱响渝中声音,凝聚起推动渝中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记者李一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