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最美家庭黄智一家用平凡善举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

黄智一家。区妇联供图

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不仅家庭和睦、夫妻和谐,还十几年如一日扶危救困,持续资助远在几百公里外的贫困学生,妻子被孩子们称为“妈妈”。这就是区税务局的黄智一家,他们用平凡的善举,照亮了别人的人生道路。

结婚多年相敬如宾

爱岗敬业树立榜样

黄智今年50岁,妻子杨霞今年44岁,有一个16岁的儿子。夫妻二人都是有着多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在工作上也同是税务系统的同事,生活中自然也有说不完的话题。

工作中,黄智公道正派、业务精湛,是所在单位业务骨干,曾荣获市税务系统征管能手、服务能手、监察能手。俗话说“技多不压身”,黄智在工作之余,还主动考取了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公务员考核曾多次获得优秀,两次荣立三等功。

作为黄智的“另一半”,妻子杨霞不仅工作出色,而且为人善良,乐于参与公益爱心活动,曾主动联系团市委自筹大量物资参加汶川和玉树的抗震救灾。

古人形容夫妻和睦,一般会说“相敬如宾”和“举案齐眉”,这用在黄智夫妻这里毫不为过。

结婚18年来,夫妻二人从没有过争吵,总在恩爱理解中营造幸福小家。他们竭力帮助家人和朋友,支持他们创业、就业、安家,让他们逐渐走向美好生活。他们热情好客,家中常年客来客往,洋溢着活力和热情,呈现着和谐美满的幸福氛围。夫妻间相亲相爱,相互理解和关心支持,给身边亲人和朋友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动作用,成了身边人的榜样。

多年资助贫困学生

扶智更加注重扶志

今年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特写》栏目,用7分多钟的时长报道了一对重庆夫妇多年帮助大凉山小孩的感人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便是黄智夫妇。

“用热心温暖凉山,用希望点亮世界”,这是央视对黄智夫妇的评价。多年来,他们深入到大凉山最穷苦的地方,力所能及去帮助贫困家庭,为山区娃娃带去一丝温暖、一份感动、一点希望。

乌其尔作是一位典型的彝族姑娘,从小家庭贫困的她,如今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从她高一开始,黄智和杨霞夫妇就对她进行资助。同样受到资助的还有阿伍达子,她说她很早就没有妈妈了,杨阿姨就像妈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黄智和杨霞夫妻深谙这一点。“要让孩子们彻底摆脱贫困,就要他们掌握致富的能力。”夫妻表示,走出来、到外面看看,这是一切的开始。

于是今年暑假前,黄智、杨霞便顶着烈日奔走在大街小巷,一家一家地问、一户一户地找,向沿街门店的经营者询问有没有勤工俭学的机会。终于,在夫妻俩的努力下,乌其尔作等8名大凉山的女孩有机会来到重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

“他们有共同的特点,积极向上、吃苦耐劳。”杨霞说,脱贫是个长期工程,扶智更要扶志,只有树立劳动致富的观点,孩子们的未来才更加走得正、行稳致远。

超市、酒店、快餐店,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愉快的暑假。她们告诉记者:“来重庆这边看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这在学校和家乡是学不到的,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孩子们还说,希望以后像杨妈妈那样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父母为人影响孩子

孝道家风代代传承

一个好汉三个帮,十多年来,在黄智、杨霞夫妻的感召和带动下,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也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奉献爱心就是最好的家风,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家教。看到父母十几年如一日的善举,儿子黄昱粟说:“我小的时候父母就带我去大凉山看望这些姐姐们,她们已经相当于我们的家人了。虽然见面机会不多,但她们的乐观善良是我能深深感受到的。”

除了“善”,夫妻二人还不停传递给孩子“孝”。

这些年,不管工作再忙,他们一家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在孩子学业忙碌时也会让孩子时常与爷爷奶奶通电话,让他从小养成孝敬老人的好品德。

黄智夫妇对父母温言遵从,父母对待他们也和蔼有爱,儿子黄昱粟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更是孝爱有加,老人们逢人就夸儿孙孝顺,甚至会存几个月土鸡蛋留给他们。

这些年来,黄智夫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渝中区“首届爱岗敬业道德模范”、江北区“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22年“重庆好人”……他们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对己“吝啬”却慷慨待人,结余的钱多用于公益或帮助他人渡过难关。他们乐善好施又良善质朴,给很多人带去了温暖,用善举照亮别人的前程。

记者廖松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