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重庆母城、都市中心”担当渝中 “七新”实现新发展开创新气象

渝中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扛起“重庆母城、都市中心”担当,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振新”“城市有机更新”“人文渝中铸新”“改革开放创新”“绿色生态焕新”“民生福祉添新”“基层治理出新”,一件件干出效果、干出成果。

前三季度,渝中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固投增长3.7%,社零总额保持全市第一。

产业升级振新产业能级攀高进位

2022年,渝中区围绕金融、商贸、文旅、科创服务、健康医疗、专业服务等六大重点产业,着力推进重庆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聚力打造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成渝金融法院落地揭牌,存贷款余额达1.2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金融业增加值、绿色金融规模等保持全市第一。

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加快建设,解放碑“千亿级”商圈加速形成,扩容升级、焕新亮相第二个百亿级商圈龙湖重庆时代天街,金融、商贸“压舱稳盘”根基牢固。

工业软件、区块链等数字经济蓄能成势、动能强劲,成功纳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软件企业数量突破2500家,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38.1%。

专业服务、大健康等保持两位数增长,传统服务业加速向现代服务业升级、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演进,“渝中服务”的辐射力、影响力、号召力不断扩大。

人文渝中铸新魅力母城近悦远来

渝中区着眼近悦远来、主客共享,推动历史人文融入城市气质、街巷肌理、百姓生活,加速打造一批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老鼓楼衙署遗址定格千年母城记忆,白象街文物建筑群呈现百年开埠盛景,“红色三岩”保护利用获评全国十佳案例,十八梯、山城巷、戴家巷等一批城市风貌名片次第焕新,“古巴渝”“老山城”“新重庆”城市韵味更加突出。

高效推进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精心营造高高兴兴来“打卡”、心甘情愿去“刷卡”的旅游场景,山水游、文化游、都市游、夜间游等旅游品牌持续做靓,上半年旅游收入较2020年疫情前增长5%,文旅产业发展成效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民生福祉添新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渝中区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头号工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回应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努力把基层党建落到百姓最盼处,让渝中群众充分感受到幸福生活真实可感。

滚动实施15件重点民生实事和“八大人生关怀行动”,精准落实一系列稳企惠企促发展政策,上半年减税降费共9.4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6万个,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48个“渝中怡家”社区综合服务体成为“楼底下的文化中心”“社区里的养老驿站”“家门口的医疗诊室”,群众满意度超95%。常态化开展城市解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6%,教育“双新”“双减”工作获教育部高度肯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城市有机更新城市品质升级蝶变

渝中区坚持把城市有机更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民心工程”“责任工程”“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深耕精耕渝中计划,高质量推进发展载体更新,两江四岸核心区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绿色金融大道全新亮相,“重庆长滨”有序建设,“西部第一高楼”陆海国际中心顺利落成,16个项目获评城市更新重点市级试点示范项目,城市发展动能不断增强。高水平实施基础设施更新,曾家岩大桥、千厮门隧道等62个重大功能性项目建成投用,新建山城步行系统115公里,轨道9号线通车运营,扎实建好“马路上的老城区”“轨道上的都市区”。

高品质抓好街巷社区更新,精雕细琢打造双钢路、医学院路小区等城市更新“渝中样本”,107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全面列入综合整治计划,已实施145个小区约450万平方米,规模全市第一、全国领先,城市更新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渝中区始终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最强利器”,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等启动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等2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增值税“一表集成”等10余项经验在全国推广。

始终把开放作为支撑发展的“最大变量”,重庆第一高楼陆海国际中心成为开放新地标,RCEP贸易促进中心等开放平台相继揭牌,驻渝中区世界500强企业占重庆近1/2。

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最快引擎”,努力推动渝中全域成为创新的“阵地”,着力让创新成为渝中发展的“基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94件,位居全市前列。

绿色生态焕新山清水秀画卷迷人

渝中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绿”作为发展最亮丽的底色,提档升级六大城市公园,精心修复枇杷山—鹅岭—虎头岩—红岩村6.3公里山脊线,整体提升两江19.4公里江岸线,绿化美化坡坎崖25万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山城画卷正徐徐展开。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达到300天以上,实现连续多年环境事故“零发生”。

深入落实“双碳”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试点建设“零碳”楼宇、低碳商圈,万元GDP碳排放量居全国“最优”序列,绿色信贷规模、绿色债券余额保持全市第一。

基层治理出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渝中区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红线,不断强化党组织的统筹统揽作用,紧紧抓住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重大机遇,创新建立“五长制”“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五大暖新行动”“党建+网格”等机制,推动街道社区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将过去的“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变为“上面千条线、底下一张网”,切实兜住、托起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发展的“生命线”,连续5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97%以上。

明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重庆发展的关键之年。2023年,渝中区将大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奋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母城、都市中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新发展、开创新气象。

全市唯一

解放碑—朝天门商圈

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近日,商务部公示首批全国12个示范智慧商圈、16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店评审结果。其中,重庆市解放碑—朝天门商圈作为全市“唯一”,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同时,环球购物中心、来福士购物中心两家商场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店。

智慧的商圈是什么样的?

站在解放碑十字金街,只需要一部手机,便能打开虚拟世界的大门——打开“爱尚解放碑”VR实景导航,一个鲜活的“平行世界”跃动眼前:伴着语音讲解,解放碑的历史以胶片形式流淌于建筑之上;购物达人依托“定制之旅”即可精准找店;寻到店铺门口的宝箱,触击后箱子砰然打开,炸出优惠福利……

更多看不见的智能服务,也正在无形中为商圈保驾护航。

依托5G+物联网技术,纵横交错的解放碑地下环道智慧交通体系建成。如今,从临江门北区路地下环道入口进入,即使身处地下50米的隧道,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设备也能高速接入,室内室外无缝衔接,集成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实时监控环道车流量及各停车库车位情况,科学管控车流,并为进入车辆自动分配停车库,有力缓解地面30%的交通压力。

智慧化建设也为商圈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助力。以解放碑为圆点,两翼的核心商圈,被无形的“电子围栏”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区域的人流量变化被实时监控,密度超过一定警戒值,系统便会自动触发不同层级的安保。凭借这一响应机制,商圈曾创下重大节庆日均客流超70万人集聚“零事故”的纪录。

老有优养

渝中老人享受

“10分钟养老服务圈”

酸萝卜鸭子、芋儿烧鸡、黄瓜鸡蛋、四季豆、茄子,一荤一素一汤10元,一荤两素一汤13元……这是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食堂周二的菜单,看似平常的家常小菜,却解决了附近不少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田素兰是一位独居的高龄老人,常年患病。为保障老人安全,子女向社区申请了能够实时定位、危险时能发送求助信号,实时显示血压、心率等关键数据的智能手环,确保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救助,让子女更安心、放心。

渝中区精准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结合老年人服务需求针对性制定服务清单,同时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服务阵地,开展“社区食堂+助餐点+送餐上门”的助餐服务、“中心助浴+流动车助浴+上门助浴”的助浴服务、“医生坐诊+远程监测+居家照护”的助医服务、“集中教学+社区课堂+线上学习”的助学服务。目前,已建成17个社区食堂,打造了25个基层老年大学教学点。同时,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可视化平台系统、烟感报警设备、智能床垫、红外感应器等智慧科技产品不断融入养老服务领域,“无处不在”的物联网应用时刻守护老人健康,给予晚年生活满满的安全感。

这样便捷的“10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不出远门,甚至不用出门,就能在家门口安享幸福晚年生活。

王彩艳陈佳佳

图片除署名外由渝中区卫生健康委提供

(原载于2022年12月22日《重庆日报》)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