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边文化长廊 见证陪都抗战风云探访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

游客在观景平台观看“单轨穿楼”。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内的高公馆。交通银行金库旧址。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中的建筑群,高公馆与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旧址相对而立。刘湘公馆。交通银行金库旧址。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全景。

一月初的重庆阳光和煦,旅游市场的回暖,让李子坝观景平台重新迎来大量游客,“打卡”这里大名鼎鼎的“单轨穿楼”。如果你视线调转180度,来一个转身,拾级而下,便是富蕴抗战文化的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

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背靠鹅岭,北侧紧挨着嘉陵江滨江步道,全长1.8公里,面积12万平方米。公园内绿树成荫、草木茂密,有许多抗战时期遗留的建筑物,是个宽带状、适合漫步游览的景区,它也是重庆首个抗战遗址公园。

公园内包含五组抗战历史文物建筑,分别是高公馆、李根固公馆、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办公楼和地下金库旧址等,集中展示了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和金融各方面的历史风貌。

为何在嘉陵江边的李子坝,会出现如此多的文物建筑?上世纪30年代初,重庆兴起一股修路潮,李子坝是老重庆沿嘉陵江往西出城的重要交通节点,许多来往于成渝两地的旅客都会经过这里。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由于这里紧邻市中心,背靠嘉陵江,取水和出行都很便利,加之此地地势险要、绿树成荫,是避开城市喧嚣和日军轰炸的好去处,所以这里汇集了不少国民政府高官私人官邸、重要部门、各国驻华公使等,一时间成为各界人士聚集之地。

豪华宅院与军事机构紧邻

在整个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里,占据“C位”的应该算是气派的高公馆了。高公馆的主人是民主爱国人士高显鉴,曾任民国时期首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现西南大学)院长、重庆市政府秘书长、四川禁烟总局局长、国防最高委员会专门委员等职。

高公馆建成于1938年,分为一组三栋。时至今日,依旧能看到青砖、阁楼、白柱子,这种整齐对称却又中西元素兼具的建筑风格,把东方建筑的灵巧细腻同西方建筑的雍容典雅巧妙融合,看上去别有韵味。

据了解,高公馆在当时可谓“闻名山城”,被称为“生生花园”,取自“芸芸众生”之意。其礼堂宽大气派,还带有餐厅,是当时重庆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举办婚礼和宴会的首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多次在嘉陵江举行龙舟大赛,指挥台正是设置在高公馆阳台。

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夏天,高公馆还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特殊客人,他便是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也是此后印度建国的开国总理。此外,抗战期间中国科学社也曾在此办公。

和私人住宅高公馆不同,紧邻它的一幢建筑是当时国民党的权力机关——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在原军事委员会有关厅处基础上,设立军事参议院,直隶于国民政府。抗战时期,该院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有关军事咨询的最高机构,职责为有关战时军事研究与建议,编撰有关军事报刊、杂志、图表。

曾在这里担任过院长的,也多是当时国民党的“头面人物”,分别有陈调元、李济深、龙云等。1938年,军事参议院迁驻重庆綦江东溪镇办公,这里便成为其在市内办事联络机构。这栋两层建筑反映了重庆作为陪都时期的军事、政治背景。

刘湘旧居讲述抗战岁月

在公园内众多名人旧居中,最为大众熟知的便是被称作“四川王”的刘湘。1921年,他在重庆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927年他背叛革命,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三一惨案”,杨闇公、冉钧等烈士因此被捕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刘湘态度积极,派遣11个师出川抗日。1937年10月,他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次年病逝在前线。死前刘湘留下遗嘱:“日寇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不还乡。”

在刘湘公馆旁不远处,有一个李根固公馆。说来也巧,李根固正是刘湘的部属,1933年任重庆警备区司令。抗战后,重庆成立防空司令部,李根固被委任为重庆防空司令,曾参与抗战时期的重庆天空保卫战。

记者在现场看到,李根固公馆采取了原址不落架修复,保留了原有房屋的平面布局、建筑结构特点、建筑材料等,对有危险的结构进行修复和更换。修复后的李根固公馆,从外立面颜色到建筑的样式都和原来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李根固公馆还见证了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的历史。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率领12军进驻刚刚解放的重庆,12军军指挥部就设在了李根固公馆。

百年交行留下独特印记

交通银行已有上百年历史,抗战期间,公园内留下了浓郁的交通银行印记。如今公园里的“交通银行元素”,包括了交通银行学校、印刷厂、办公楼和地下金库等建筑,建筑面积共3644平方米。

那么大名鼎鼎的交通银行,是如何同李子坝发生联系的呢?抗战初期,为了稳定大后方的金融秩序和经济形势,国民政府将“四行二局”(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迁往重庆。

交通银行李子坝支行于1939年6月成立,这里便是重庆唯一一个交通银行的支行。经过多年变迁,当年交通银行在此处的建筑已都经过重建,唯一完好保留下来的,是深藏在山体之内的地下金库,这也是重庆有记载以来较早使用水泥的建筑,水泥由德国进口,至今依旧完好。

在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的高处,耸立着一个类似“白色烟囱”的建筑物,就离著名的“小黄楼”一街之隔。这个“白烟囱”便是当年地下金库的出气孔,用以保障金库干燥通风,外形却十分隐秘。

重庆解放后,山城重庆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慕名前往李子坝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他们同这些抗战文物的交错,恰似现代和历史的擦肩。

记者廖松/文王欢/图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