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全国城市更新试点亮点纷呈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渝中半岛。焕然一新的医学院路小区解决了停车难题。居民在小区花园享受午后阳光。戴家巷崖壁步道。

开栏语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渝中发展极为不易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部门认真按照区委总体工作要求,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稳中有进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一年来,全区在奋力推动渝中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聚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首善之区、服务高地、品质半岛、人文渝中”,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四化”现代都市、“四区”首善之地,有力推动了渝中发展的境界之新,格局之新。

即日起,本报推出“2022年渝中十大亮点工作”盘点报道,聚焦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展示全区人民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

城市更新,是城市保持生命力、增强整体机能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城市更新不仅是对旧建筑、旧设施等硬件进行改造,也是对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功能业态等软件进行更新。

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立足“产业升级振新、改革开放创新、城市有机更新、人文渝中铸新、绿色生态焕新、民生福祉添新、基层治理出新”的发展目标,严格落实城市更新底线要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2年,我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双钢路小区、白象街小区入选全国百个“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实施了水巷子、挑花刺绣厂等一批整体更新项目,打造了十八梯、山城巷、戴家巷等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700余万平方米……城市更新,让渝中内外兼修,发展后劲不断夯实、城市品质稳步提升、人文气质不断彰显、民生民利持续改善。

完成28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34万套(间)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成效明显

渝中作为重庆“母城”、主城核心,是重庆唯一城镇化率100%的行政区,20.08平方公里的陆域空间生活着58.9万常住人口,住宅建筑总面积达2329万平方米,其中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1076万平方米,占住宅总面积的46%以上。

面对如此“窘况”,渝中如何更新?

以医学院路小区为例,医学院路小区位于石油路街道医学院路,共有31栋、1192户居民,建筑年代在1960年至2005年之间,跨度较大,属于典型的老旧住宅区。居民常常因房屋陈旧、基础设施老化落后、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头疼不已。

2020年,医学院路小区顺利搭上“城市更新”这班快车,被纳入我区老旧小区综合品质提升示范项目。按照“消隐患、补功能、提环境、留记忆、强管理”的“十五字”方针,医学院路小区通过整治安全隐患、翻新老旧院落、规整内部道路、建设小区景观、补齐基础设施等系列改造,让老小区注入了新活力,一度成为“绿色”“宜居”“人文”的代名词。

位于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枣子岚垭片区的老旧小区也如同医学院路小区一样,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后,实现了“蝶变”新生、旧貌换新颜,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以前我们小区几乎没有休闲娱乐的场地,进出不方便,环境也不好。”68岁的刘建国居住在枣子岚垭48号已有十余年,他告诉记者,曾经杂草丛生的小区院坝,通过改造提升,修剪了树木、重铺了路面、安装了休闲座椅、打造了文化墙……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以纳入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完成棚户区改造2.5万户、面积145万平方米,完成28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正在推进43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34万套(间),走出了一条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要抓手的城市更新路径。2022年6月9日,我区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积极推动实施“党建+物业”共同管出“美好家园”

2个小区入选全国百个“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

2022年2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局下发通知,公布了“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全国共有100个小区入选。渝中辖区的双钢路小区、白象街小区榜上有名。

“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评价体系严格,涉及物业管理的八个方面。为何双钢路小区、白象街小区能跻身其中?

据了解,双钢路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在全面提升社区环境、推进电梯加装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实施“党建+物业”,落实由社区党委、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物业中心、城管力量共同参与的“五方”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两次例会,汇集居民诉求,研究解决问题。通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理顺、规范和支撑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体制,解决了“无人员、无资金、无管理”等难题。

而白象街小区则以党建引领为契机,搭建“政府+物业+居民”三方桥梁,通过物业管理议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共建联席会,对物业管理范围内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点工作和小区居民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共同研究解决。不仅如此,该小区还推进智慧化社区建设,积极推进“物业+互联网+生活服务”新模式,为居民提供包括家政、入户维修、房屋租售、装修美居、生活团购等数十项生活服务,年服务居民频次逾10000次,大大提升了新形式下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

区住房城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辖区的老旧小区,我区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69个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全覆盖管理辖区690万平方米老旧住宅物业。区住房城市建委印发了《渝中区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经费管理办法》,规范经费保障使用管理,建立了以收费率和环境卫生为导向的考核机制,通过提升老旧小区物业品质,老旧社区物业收费率从50%提升到近80%,部分社区达99%以上。

针对新小区,我区建立了物业服务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并以全市物业信用信息平台为载体,严格落实企业服务收费信息公开、建立实施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和守信联合激励以及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物业行业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发掘街巷历史文化在重拾历史记忆中体现新时尚

打造十八梯、山城巷、戴家巷等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戴家巷老街区地处解放碑商圈,位于悬崖之上,面朝嘉陵江,紧邻洪崖洞景区,占地面积约45亩,历经百年,因多戴姓居民居住而得名。戴家巷曾是一片热闹的商贾往来之地,随着码头运输的衰落,逐渐从繁华的商业中心没落为悬崖边的破旧棚户区。近年来,比邻的洪崖洞成为了重庆新地标,周边的解放碑商圈游客云集,但戴家巷往日风华不再,改造愈发迫在眉睫。

2018年,我区全面启动了戴家巷老街区城市更新项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推进、“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实施的模式,对戴家巷片区实施老旧社区改造提升、崖壁步道建设、商业空间更新改造。

通过政府引导撬动,兜底保障补短板;居民自发参与,自主更新促提升;联合运营推广,资源整合出效益的更新之“路”,戴家巷街区在改造提升中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保留了老旧建筑、重塑了区域功能、调整了产业业态,重新激活了区域价值与活力,展现了重庆的山水风貌。

如今,戴家巷老街区集传统风貌、崖壁步道、江岸江线等景观于一体,烟火气与文化味相得益彰,实现“晚上看一片灯火、白天看一道风景”,转眼间,戴家巷从繁华街区的“背街”,转身变成了渝中山水的“门面”。

融合新生的戴家巷,是城市“毛细血管”重新畅流的代表。近年来,渝中持续发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山城风貌特色的特色街区,保留原有的街巷格局和生活气息,发掘街巷的历史文化,在重拾历史记忆中体现新潮流、新时尚。推进3处历史文化街区、9处传统风貌区、11处山城老街区建设,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核心区开街运营,鲁祖庙、十八梯盛装归来,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保护提升工程对外开放,渝中巴渝韵、山城味更加凸显。

2023年是城市更新试点收关之年,我区将牢牢把握试点机遇,以小规划促进大发展、小项目带动大变化、小创新争取大政策,加快推动各类更新项目实施,敢闯敢试、大胆探索,力争在更新机制、实施模式、政策措施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推动城市能级、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全面提升,让“母城”渝中处处有味道,年年有变化。

文/记者姚延洋

图/本报资料图片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