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两会期间,渝中代表团市人大代表、驻区市政协委员紧扣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生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渝中代表团建议聚力发展重庆绿色金融大道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重庆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渝中代表团集体建议,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市区联动聚力发展重庆绿色金融大道,切实提升重庆绿色金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据了解,重庆绿色金融大道位于解放碑—朝天门沿线,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重庆绿色金融大道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成渝金融法院、重庆金融历史(司法)博物馆、信达证券重庆分公司、渣打银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绿色贷款余额稳定在千亿元以上,占全市20.1%,绿色债券余额近130亿元,占全市超35%,两项指标均为全市第一。但存在绿色分支行、绿色认证、绿色资产评估、碳核算与核查等绿色专营机构设立进展较缓慢,绿色项目储备较为薄弱的短板。
渝中代表团建议,在全市层面建立统一的绿色企业评价要求、评价标准和绿色项目认定标准等工作机制,建立绿色项目库,指导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绿色技术等纳入项目库动态管理;在全市层面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完善组织机制,建立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加大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增强绿色金融集聚效应,市区联动引进更多“含绿量”高的机构落户,将重庆绿色金融大道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标杆和靓丽名片,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贡献重庆经验。
渝中代表团建议探索完善政策技术体系化解城市更新痛点难点
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的“奋力抓好城市更新提升”任务中,特别提到“强化存量更新盘活”,让出席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渝中代表团为之一振。结合渝中城市更新实践经验,代表团集体建议,进一步支持试点城区先行先试,探索城市更新政策技术体系,化解城市更新痛点难点,为全市乃至全国城市更新提供渝中方案。
据了解,渝中是全市唯一100%城镇化的行政区,2000年以前的建筑占比较大,房屋建筑已步入“老龄化”阶段,城市建设也迈入了“存量时代”。自2021年被纳入首批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区),渝中紧锣密鼓地启动了多个城市更新项目,涌现出了双钢路小区、戴家巷等成功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出一些困难。其中,最突出的是资金筹集难、资金平衡难、用地布局难。
针对上述困难,渝中代表团建议,尽快出台市级城市更新条例,加大市级职能部门破解城市更新深层障碍力度。在规划政策方面,完善城市更新适用标准,优化建筑间距、绿地指标、手续办理等管理规范,适度增加入库的项目建设规模。在土地政策方面,除了传统风貌区沿用房屋确权政策外,支持通过划拨、协议出让等简易方式,整合使用周边零星用地。在建设模式方面,支持入库项目,探索引入优质社会主体,通过土地一二级联动方式开展地块整体更新。在财税政策方面,细化配套政策,返还市级部分出让计提资金,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异地建设费等相关规费、税费,允许区域内更新项目土地成本及收益拉通算账,探索使用专项债解决前期征收难问题。
市人大代表代豫军强化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筑牢意识形态阵地
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奋力抓好文化强市建设,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程”。渝中代表团市人大代表代豫军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持续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筑牢意识形态阵地。
代豫军认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近几年来,我市认真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质量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教学资源不够丰富鲜活、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效果有待增强等问题。
结合多年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代豫军建议,要开齐开足课时,明确思政课周课时量,并纳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高中选修课程,不得占用、挪用或者变相压减课时;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案例式、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建立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激励机制,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职称评聘等方面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大力选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因地制宜设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要强化督导考核评价,把思政课建设情况作为区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市政协委员廖红海优化天然气设施安装服务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健康发展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深受青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政企也在共同发力,不断优化天然气服务,促进天然气行业降本增效。
“根据《重庆市天然气管理条例》和《重庆市管道天然气用户设施安装管理规定》,天然气用户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从接气点(用气接入点)到天然气用户户内用气设备之间的天然气设施进行安装服务。”市政协委员廖红海说,这对于天然气用户和燃气安装行业而言,是一场“双赢”,既可让全市的天然气用户降本增效,得到更好的安装服务,也可以激活市场活力,促进行业发展。可是,实施的过程还存在一定问题,对于重庆市管道天然气用户的设施安装服务还可进一步优化。
廖红海建议,为更好保障天然气用户的切身利益,促进天然气行业的公平竞争,相关部门可依法依规厘清天然气用户设施安装单位资质条件、明确细化用气申请明细和通气验收标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和对天然气用户普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规范燃气实施安装招投标市场。
市政协委员杨敏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022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为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促进汽车市场的恢复和发展,接连出台多项重磅政策举措。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趋成熟,如何进一步释放其消费潜力,拉动汽车消费持续回升?在市政协委员杨敏看来,这是推动经济社会向良好态势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上牌量121604台,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了汽车行业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杨敏说,整体来看,重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态势依然处于发展初期,新能源汽车在全市510多万台乘用车中的占比只有4.7%,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杨敏建议,可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出台购车补贴、抵扣个人所得税、高速通行费优惠、油车置换补贴等政策“组合拳”,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并将新能源汽车纳入公务车采购范围,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同时,向公众倡导绿色出行理念,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同时,杨敏还建议,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环境保护、环保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宣传力度,以此增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信心。
市政协委员毛森华发展渝派服装产业集群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以服装为主要载体的时尚产业兼具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既能引资源、强经济,又能聚人气、扩影响。市政协委员毛森华认为,渝派服装具备服装产能和商贸基础,在全国服装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发展渝派服装产业集群有利于城市时尚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提升,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目前,渝派服装的产业集群规模已达3000余家,大部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发成长,部分企业目前已拥有自主研发团队和自有设备厂房,达到数百名工人的规模。”毛森华介绍,目前,渝派服装的货品已销售至全国各地,甚至到了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外市场,但是普遍存在优秀设计师缺乏、技术及生产工人流失、品牌展出和宣传欠佳、线上营销环节薄弱的产业发展痛点。
毛森华建议,可针对产业发展的痛点,支持建立渝派服装设计生产力共享平台,为渝派产业集群的企业输送设计力量;支持渝派服装产业集群的集体展出和扩大行业内影响力的活动举办,使渝派服装更好地“走出去,引进来”。同时,还建议打造线上渝派服饰商城,让产业集群企业全部入驻并统一营销,进一步加大服装企业电商发展的扶持力度。记者黄清娴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