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农”“新春第一会”,释放出哪些新信号?


2月2日,大年十二,重庆市委召开了“三农”领域的“新春第一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重庆力量的重要会议。

在2023年乃至更长时期,“三农”工作怎么干?“第一会”传递出了鲜明的信号。

总结

既肯定成绩,也正视不足

▲2021年11月30日,大足区宝顶镇东岳村。记者 齐岚森 通讯员 黄舒 摄/视觉重庆(重庆日报资料图)

“第一会”首先肯定了过去5年我市“三农”的工作成效,归纳为“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粮食方面,我市粮食播种面积始终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210亿斤以上。

环境方面,乡村公路路网密度居西部第一,行政村通畅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长寿湖,渔业工人正在进行捕鱼作业。刘福英 摄/视觉重庆(重庆日报资料图)

经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万元,较2017年增长53%。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1万元,较2017年翻了一番多。

科技和改革是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在此方面,我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8%,农村“三变”改革覆盖1/3以上的行政村,610多万农民成为“股东”,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动态清零。

肯定成绩的同时,“第一会”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短板,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还需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较重,乡村建设薄弱环节不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亟待加快等。

站位

再次明确“三农”对于重庆的重要性

肯定成绩,是为了提振信心;而正视不足,则是为了让接下来的“三农”工作更有针对性,奋力追赶。

▲2022年6月,秀山,直播带货促销忙。周敏 摄(重庆日报资料图)

那么,“三农”工作在重庆应处于什么位置呢?

会议用三个“离不开”来回应: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离不开农业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释放巨大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离不开农业发展;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基础,离不开农业发展。

尤其是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因此,我们要坚决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持续夯实基础、拓展空间、激发活力。

目标

当前和长远都定了下来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三农”工作应该达到什么目标水平,也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下来。

▲潼南区,柠檬加工企业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忙碌。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重庆日报资料图)

首先是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探索一条具有重庆特点的城乡融合山区库区现代化和“三农”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守住守好“三条底线”,大力实施“四千行动”,“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而言,今年的目标是:力争粮食面积和粮食产量稳定在3012万亩、216亿斤以上,耕地保有量稳定在2664万亩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4%、8%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5%,数字农业发展总体水平突破50%,培育2个品牌价值达100亿元的单品类品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

而到2027年,全市粮食面积和产量、耕地保有量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6500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等。

着力

这些事要摆在优先位置

▲2022年2月13日,永川区仙龙镇,莲藕丰收。叶盛明 摄/视觉重庆(重庆日报资料图)

了解了当前的基础、不足,明晰了站位和目标后,具体应该怎么抓好“三农”工作呢?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强调了多项要着力推动的工作,比如,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等。

还有一些具体做法,尤其值得关注。

比如说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除了“稳面积、保产量”之外,还提到了“减损耗、保应急”,推进食物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全链条节约减损。严守耕地红线方面,则将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放在了鲜明位置,提出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其中今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强调5年过渡期已过2年,要做好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研究。

产业方面,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提出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3+6+X”农业产业集群。“3”就是发展火锅食材、粮油加工、生态畜牧三大千亿级产业。“6”就是壮大预制菜、柑橘、中药材、榨菜、茶叶、重庆小面六大特色优势产业。“X”指的是做优竹木、烟草、蚕桑等传统产业,培育乡村旅游、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推动农家小吃、手工艺品、特色民宿等乡愁产业发展,不断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将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我市将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用强村富民、就业创业、惠农支农、帮扶协作等办法稳增收、保增收、促增收。

会议还专门提到,“两群”17个区县是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点难点,将因地制宜重塑未来5年17个区县的发展指标体系、重塑发展格局、“一县一策”谋划好政策措施。

保障

用专班来推进工作

▲2022年2月,江津区,青菜头丰收。黄健 摄(重庆日报资料图)

如何保障上述行动的推进和目标任务的完成,会议提到要创新专班推进机制,加强对“五大振兴”工作专班、“三条底线”工作专班的统筹协调,并筹备组建乡村治理工作专班,构建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协同运转机制,形成集智攻坚乘数效应。

其它方面,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为此将实施“重庆英才·乡村领军人才”计划,健全新农人回乡入乡机制,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引导城市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同时要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和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落实项目支持、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优先政策,解决人才职业发展等后顾之忧。

乡村要振兴,资金不可少,为此我市的一般公共预算将对农业发展优先加以保障,实际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倾斜,全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也将提高到7%。

总而言之在2023年,围绕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成为重庆“三农”工作的重点。在系列政策利好全面释放的背景下,巴渝乡村也将迎来一系列的重要变革。粮食产业会获得更多的扶持,更多的资源、资金,惠农政策也将为农民实现增收保驾护航。

主编:

邹密

编辑:

何洪

审核:

隆梅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