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为“经”绸纱作“纬”穿针走线绣出千年传承

康宁向徒弟传授技艺。精美的蜀绣作品。

开针、分线、纱、上针、下针……4月20日,在枇杷山“重庆渝康宁蜀绣艺术研究院”,68岁的蜀绣大师康宁仍保持状态、神采奕奕,认真创作新作品。

这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刺绣工艺,用一颗恒心“守艺”,让蜀绣这门2000多年历史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常说的苏湘粤蜀四大名绣,蜀绣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一直传承不断。”汤索真是康宁之子,现在帮着母亲打理工作室的事务,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摆满佳作的蜀绣宝库。

谈到重庆的蜀绣,就离不开曾经坐落于观音岩的重庆挑花刺绣厂。这个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老牌工艺美术厂,汇集了大量民国时期的重庆蜀绣工艺师,创造出蜀绣川东流派的艺术辉煌。

康宁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1978年进入重庆挑花刺绣厂,在前辈大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本就有不错功底的她,艺术造诣不断精进,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然而世事往往并不一帆风顺,在成为工艺美术大师前,康宁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位下岗女工。

“艺术创作的前提是要吃饱饭,当时重庆挑花刺绣厂倒闭后,很多工友无奈放弃了手艺,有的去餐馆当服务员,有的去商场当营业员,幸好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母亲始终坚守着这门传统艺术。”汤索真说。

“这三幅是根据苏葆桢大师的名作创作的刺绣,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汤索真介绍,在母亲的艺术道路上,遇到过许多身怀绝技的名家、大家,著名国画家苏葆桢先生对母亲的启发很大,这也让康宁至今铭记。

在工艺美术界,是否有一项与众不同的“绝活儿”,是评判大师水准的重要因素,康宁的“绝活儿”便是“双扣针”。

何谓“双扣针”?据介绍,常见的双面绣,多是由AB两面贴合,实际上是两幅单面绣的组合。康宁的“异型异色双面绣”,在同一个绸纱上进行刺绣,同步完成正反两面不同的异色绣和异形绣,这不仅考验精湛的绣功,更是对创造力、想象力的展现。

“我们这一代人,守住了前辈的手艺,也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康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康宁开门受徒,将所学所悟无私传授给后辈,如今已桃李满天下。

如果你来到渝中,路过枇杷山,邀请你走进“重庆渝康宁蜀绣艺术研究院”参观。这里的艺术家们正用时间作“经”、绸纱作“纬”,在穿针走线中传承和发扬着千年蜀绣文化。

文/记者廖松图/记者何超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