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故事讲起来 渝中档案“活”起来《档案里的渝中——内陆开放高地的故事》正式出版

区档案馆编写的《档案里的渝中——内陆开放高地的故事》。区档案馆供图

本报讯 (记者李一)由区档案馆编写的档案读本《档案里的渝中——内陆开放高地的故事》今天正式出版。该读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读者更好触摸、把握渝中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进一步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让档案“活”起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上下两卷、共28章、17.5万字……

全面系统

呈现母城百年发展史

作为重庆的历史母城、经济高地、开放窗口、都市中心,渝中不断以探路先锋的勇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该书以渝中“内陆开放高地”为主题,以重庆“母城”发展的自然进程为经,以各个时期发生在渝中半岛的主要事件为纬,通过对馆藏档案资料的梳理和研究,精选渝中自清末重庆开埠至今对外开放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全面系统回顾了渝中对外开放的历程与实践,呈现重庆“母城”的百年发展史。

全书分为“崎岖开放之路”和“内陆开放高地”上下两卷,共28章。其中,上卷自清末至民国时期,包括“英商立德乐与重庆开埠”“白象街的中外商客故事”“求精学校与渝中近代教育”等12章,下卷为当代部分,包括“西南大区打下开放通道基础”“三大民心工程与对外文化交流”“‘民生’凤凰涅槃记”等16章,共17.5万字,主题鲜明、文字简洁,配有百张珍贵档案图片。

耗时一年编写、讲述多个渝中“第一”……

凸显渝中

开放包容宏大气度

罗斯福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珊瑚坝机场是重庆最早的民用机场……具有三千年文化积淀的重庆“母城”、逾百年开埠历史的渝中半岛,其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个性鲜明、轨迹深刻、声势浩大的特征。此书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事件,将渝中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的多个“第一”呈现在读者眼前,凸显出这个内陆城市所具有的开放包容宏大气度。

“要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和千姿百态的行业档案里,通过搜寻、清理、甄别,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并给予符合历史事实与社会发展逻辑的阐释,难度可想而知。”编写组相关工作人员坦言,该书编写耗时一年。在以档案为据的规定框架内,以较短的篇幅,完整地讲述重庆“母城”的百年发展史,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编写工作也得到了市、区众多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该工作人员表示,“开放”虽然是比较热门的课题,市面上出版的相关书籍大多数都是开放档案的文献汇编,用档案故事系统讲述城市对外开放的书籍还屈指可数,该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填补这一空白。

作为渝中“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之一,除了出版该书之外,区档案馆还将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开办“母城记忆——跟着档案看渝中陈列”展览、推出档案文创产品、开展系列档案公益讲座、推出档案法治动漫公益广告、邀请市民体验档案裱糊修复、开展家庭档案征集等,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档案、保护档案、主动记录档案的良好风尚,增强公众保护档案、利用档案的意识,拉近档案与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