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 (本组图片由记者王欢摄)
幼时失聪被迫退学,青年下岗为生计担忧,挫折困境面前,她不卑不怯,只因心中有热爱,终成一代大师,在穿针引线中传承创新,发扬千年蜀绣文化。她就是有着“巴渝第一针”美誉的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康宁。
三尺绣绷
一颗恒心针尖起舞
回溯起康宁手艺人生的起点,着实有些让人心疼。因幼时不慎摔伤,康宁身患二级听障残疾,高中时不得不辍学在家,跟随母亲在重庆巴蜀幼儿园当起了幼儿手工老师。
1978年,重庆挑花刺绣厂成立,康宁凭借手工技艺入厂工作,开始接触到了蜀绣。由于听力上的障碍,当师傅讲解和演示蜀绣技艺时,她只能在内心揣摩着师傅的言语,用更加专注的眼神聚精会神地领悟师傅的动作。
用数倍刻苦来弥补不足的康宁,备受国画大师苏葆桢青睐。他教诲康宁,要想蜀绣更上一个台阶必须具备扎实的美学功底,这坚定了康宁学习美术的决心。她白天工作,晚上到夜校学习绘画,回家后再反复练习和修改画作直到深夜,蜀绣技艺突飞猛进。
可好景不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厂内的手工制品逐渐失去了市场,工厂于1995年解体。康宁下岗回到家中,一时间陷入了迷茫。
看着昔日的蜀绣姐妹们都已纷纷加入到奔波生计的大潮中,康宁暗自下定决心要坚守蜀绣事业,不能让这门技艺绝迹在重庆这片土地上。
没有市场也没有观众。那时的康宁,无疑是清贫和孤独的。但她没有退缩,怀着对蜀绣的热爱和不渝的坚守,更加忘我地钻研蜀绣的各项技能和美学知识。
虔诚耕耘
慷慨传承硕果累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她自创的“双扣针”刺绣技法,即在一张底料上用两颗针同时进行刺绣,同步完成正反两面不同的异色绣、异形绣,不仅丰富了蜀绣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还将蜀绣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2000年,重庆卫视拍摄的以康宁为主人翁的专题片《康宁绣》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为她赢来了“巴渝第一针”的美誉,慕名前来学习蜀绣的人越来越多。康宁都慷慨传授,前前后后培育了众多弟子。
值得一提的是,因自幼听力受限,康宁共情所有残疾人的不幸和艰辛,始终坚持在重庆残联学校为残疾学生们孜孜不倦地教学蜀绣,使得从事蜀绣事业的队伍日益壮大和兴旺。
截至目前,康宁已培养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3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人,区级非遗传承人8人。看着学生们一幅幅精美的蜀绣作品和日渐成熟的蜀绣技艺,康宁十分欣慰。用她的话来说,从事蜀绣事业40多年,一刻也不敢忘记传承和创新,最自豪的是通过自己,让越来越多的人热爱蜀绣、传习蜀绣。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2009年,康宁被文化部认定为“中国非遗项目(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7月荣获中国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作品《谜》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金奖、《谐和》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国色天香》获得中国产业博览会金奖。 (记者 黄清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