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家园社 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分论坛在我区举行

受邀嘉宾开展圆桌论坛。记者 向 勇 摄

11月26日,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第四分论坛在我区举行。该分论坛聚焦“高质量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探讨如何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家长主体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职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和新格局。

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婴幼儿教养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瑾作题为《“家-园-校-社”协同育人推进科学幼小衔接》的主旨报告。黄瑾教授阐述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对教育现代化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内涵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幼小科学衔接需要家园校共育,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目前幼小衔接中多主体合作的实践举措、遭遇的困难与挑战,并从搭建协作机制、政策统筹规划以及合作构筑资源三方面提出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建议。

重庆市巴蜀幼儿园党总支书记、园长罗虹以《家园社共建创造教育共同体:巴蜀的新探索》为题作主题分享。她结合巴蜀幼儿园30多年的创造教育实践,阐释面向未来应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批判精神、逻辑推理能力的“创造型思考者”。她谈道,“创造型思考者”的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共建创造教育共同体,并且要锚定共同目标、开展共同研究、实现共同发展。她还结合教学实践,从思想、内核、方式三个方面解读如何运行创造教育共同体,以课程案例呈现创造教育共同体对家长、教师、幼儿产生的不同效用。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教育专家、幼儿园园长、家长代表等,围绕“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对家园社协同育人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家园社协同育人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高质量家园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可能路径”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

本次分论坛为打造家园社协同育人共同体献计献策,助力实现“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更加到位,社会育人资源利用更加有效”的目标,为促进家园社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提供实践参照。 (记者 向勇)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