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面对面

区人大代表 杨渝区人大代表 金莹区人大代表 李昌隆区政协委员 谭勇区政协委员 徐苗苗区政协委员 毕波

集思广益献良策,凝聚共识谋发展。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心怀群众、心系发展,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话题,建良言,出实招,谋发展,用议案和提案积极为渝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注重推动“智融惠畅”工程

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

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既是全市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通地方经济血脉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区人大代表杨渝认为,渝中作为全市金融核心区,在“智融惠畅”工程实施推进中,应更加注重扬长避短、突出重点,进一步强化首位意识,展现首位担当,加快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

杨渝建议,以重庆中央法务区建设为依托,加快打造“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大力引育外资、新兴、绿色金融机构,健全完善法律服务机构,发展壮大法务关联机构,全面优化金融发展生态,提升服务金融发展的水平。同时,运用辖区重要的开放载体重庆来福士,大力吸引新加坡及东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智库、配套服务机构和金融人才聚集,加快打造中外合作金融服务业产业园。同时,在推进金融“智融惠畅”工程中,要尤其注重以数字化改革推动金融服务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制度重塑,实施金融机构数字化能力提升计划,加强金融科技场景应用,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加速推动渝中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进程

加快探索打造数字文创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人大代表金莹认为,未来几年是渝中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既有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和文旅文创产业的政策支持,也有渝中作为重庆“母城”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

金莹建议,充分运用数字孪生、3D建模等数字技术,将存量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虚拟现实交互,打造现象级数字文化IP,深度赋能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实施数字文创企业扶持计划,聚焦重点领域和细分赛道,制定完善专业化产业政策体系,统筹协调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力量,积极运用“揭榜挂帅”“赛马比拼”等机制,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创龙头企业,建设形象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数字文创园区,形成业态集聚、创新效应凸显的数字文创现代产业集群,使数字文创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增长极。

加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建设力度

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重庆市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持重庆职工医保卡看普通门诊也能报销,大大减轻患者门诊就医个人支付负担,同时也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考验。渝中人口密集,就医需求较为突出。“以大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2023年日均门诊量达407.3人次。《细则》实施后,预计未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人次还将有一定涨幅。”区人大代表李昌隆认为,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建设势在必行。

李昌隆建议,加强对二级以下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规划,合理考虑辐射半径,优化点位布局。在硬件方面,将大部分普通、常见疾病诊治设备列为必备,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持续优化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提升就医环境,提高检测治疗能力。与此同时,通过专项培训、轮岗交流、完善绩效和职称晋升支持政策、人才引进等措施,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软实力”,让群众优享高品质医疗健康服务。

完善优化文创产业体系

不断提升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高智力、高附加值的服务产业,符合渝中产业发展实际,也能更好满足市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区政协委员毕波认为,渝中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意产业基础,加强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融合,打造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文创产业体系,对提升文化产业能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毕波建议,对于持续提升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渝中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围绕减税优惠、资金扶持等优化“政策包”,吸引更多的文创企业和创意人才扎根渝中高质量发展。要建设文创园区,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文创企业和创意人才集聚发展。要加强文化保护传承,突出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有机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融合发展。要持续强化品牌化建设,注重打造渝中文创品牌,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加强立体绿化建设

提升渝中宜居指数

近年来,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渝中坚持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血脉,向阳而生、向绿而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刷新绿色的‘底色’,探索出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区政协委员谭勇认为,渝中在城市更新中坚持融入绿色低碳理念,不仅让旧城“面子”亮起来,更让城市品质“里子”好起来,应持续坚持、不断完善。

谭勇建议,要让老旧屋顶“换绿焕新”,协调居民、相关单位在楼顶打造绿色共享花园,丰富绿色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渝中靓丽的楼顶“风景线”。要巧用“绿色”阳台增加城市景观层次感,利用城市更新契机,增加景观阳台打造载体,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强化绿色文化宣传,积极营造绿色低碳文化氛围,强化外立面整治,增加绿色元素,展现渝中深厚文化内涵与绿色发展底蕴。

助推医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大健康产业融合

“近年来,渝中聚焦医疗领域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建设,在新平台搭建、新技术探索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区政协委员徐苗苗认为,渝中应充分发挥医疗资源富集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产业协同、资源整合,积极助推医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融合。

徐苗苗建议,要以项目合作为纽带,重点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等疾病领域,遴选重点项目、优先临床转化,打造前沿原创项目创新、转化的快速跑道,深入推进源头创新双向转化,进一步打通医疗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要实施临床科研提升行动,建立健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机制,瞄准精准医学、再生医学、人工智能、抗体与疫苗工程、3D打印等,强化科研攻关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科研成果更加广泛服务于临床和疾病防控一线。要深入推进“园+院+龙头企业”协同建设,整合资源、对接需求,开展高频率、高水准的学术交流、沙龙活动、业务对接等,积极培育更多医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