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里子” 筑牢“底子” 持续擦亮渝中“金字招牌”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始终是两条并行的历史主线。没有物质的精神文明是空中楼阁,没有精神的物质文明便失去灵魂。12年前,渝中获得“全国文明城区”称号,这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对渝中“两个文明”建设的最好褒奖。

连续12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是渝中的荣耀,也是一种责任。成绩代表过去,3月4日,渝中召开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动员部署大会,为新一轮建设工作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集结号。新的“赶考之路”,渝中既是“老选手”,也是“新考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唯有思想再提升、举措更实效,方能交出高分“答卷”。

需认识到,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是一项政治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站在经济极大提升、物质极大充实的今天,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顺应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不仅是为一块“牌子”,更是充实“里子”,从而筑牢文明“底子”。

需认识到,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是一项发展工程。提升文明指数,增强发展能级,本身便是一种巨大发展。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建设过程,本身便是发展质量提高、创新能力攀升、营商环境优化的过程,就是硬实力增强、软实力提升、影响力扩大的过程,也是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吸引投资、汇聚人才的过程。

需认识到,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国文明城区建设,须遵循“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这一宗旨,须按照“群众满意”这一根本标准,须按照“瘦身、减负、少测、低扰、降噪、提质”这一总体思路,最终让城市环境越来越美、城市品质越来越优、市民素质越来越高。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不可否认,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不少问题、短板。只要全区上下保持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定能守住“渝中荣誉”,持续擦亮“金字招牌”,为推动渝中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