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银松。
廖克力。本组图片由区委宣传部提供
城市魅力,在于山水之间,在于历史底蕴,在于人间烟火,更在于其精神和承载其精神之人。渝中作为重庆母城、都市极核、品质半岛、首善之区,敢为人先、力争上游是渝中固有的城市气质。朝天门码头如船首劈开滔滔江水,渝中人民深知:唯有奋勇争先,方能立于潮头。
“在学业上,激励我不满足于‘及格’,要追求‘卓越’,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临床上,提醒我把患者放在首位,用先进技术造福患者;科研上,督促我紧盯医学前沿,解决山城人民骨关节疾病高发的健康痛点。这种与城市同频共振的‘争先’,让我的努力有了更厚重的意义。”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银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获得者,重庆医科大学在读骨科学硕士研究生孙银松,这样解读“争先”。
孙银松表示,作为一名学子,自己身边有很多“争先”的榜样。重医附一院骨科主任黄伟是孙银松的研究生导师,曾为一名111岁老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打破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全球最高龄纪录,曾完成中西部首例Mako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术、西藏首台国产骨科机器人手术、重庆首例导航系统配合定制假体手术。
“争先”既呼应着重庆这座城市爬坡上坎、敢为人先的精神底色,也映照出医务工作者持之以恒、永不止步的职业追求。孙银松说:“从惊叹感慨到深度参与,我逐渐真正理解‘争先’不是盲目冒进,而是敬畏生命,追求卓越,敢为人先。”
“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乒乓球残疾人运动员廖克力表示:“‘争先’是重庆人性格上、精神上的一种DNA、一种鲜明符号。”5岁时因意外截肢成为肢体二级残疾人,廖克力勇于面对人生苦难,毅然走上乒乓球职业之路,最终实现重庆籍选手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今年,为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获得佳绩,重庆残疾人乒乓球队始终全力以赴、全力备战。“我们不惧冬夏严寒酷暑、不怕伤病困扰,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年底的全运会上为重庆争光添彩、争金夺银。”廖克力说。
重庆城市精神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激励斗志、团结人心的重要作用。正如廖克力所说:“我们运动员间常说,打比赛拼的就是一口心气。越是关键时刻,谁可以咬咬牙坚持下去,谁最后就能取得胜利赢得荣誉。在我眼里,重庆城市精神就是我们重庆的心气。我们要抓好这口心气,去拼去闯,在各个方面都力争做到自己的最好、做到重庆的首位、做成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