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之美,美在千年文明基因的薪火传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美在“创新不离宗”的开拓实践、守正创新的时代担当。日前,“渝见岐黄”重庆中医药文化集市巡回服务走进渝中区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在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开幕,同时标志着西部中医药产业园、白象中医坊正式开门迎客。
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杨荣刚,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幸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焕伦、副主任李嘉婧,副区长赵意伦、赖良,区政协副主席谢果出席。
西部中医药产业园地处渝中下半城核心,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明清以来,片区集聚中医坐堂、中药交易,成为川、陕、云、贵诸省药材集散之地。自1926年药材公会成立至今,中医药产业在此延绵发展近百年。进入新时代,渝中错位打造西部中医药产业园,聚焦园区“4+N”产业发展布局,协调推动解放路中药材市场回迁、太极堂国医馆建设、西部药城电商平台搭建、市中医院院区拓展、渝州华堂养生药膳升级,大力发展“中医药+商贸”“中医药+文旅”“中医药+科技”,目前园区已集聚市中医院、国药太极旗下企业等各类主体211家,经营药材1000余种,年综合产值超40亿元。
杨荣刚在致辞中说,渝中文化底蕴深厚,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医药产业资源丰富。希望渝中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和保障机制,引导各方力量参与中医药振兴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希望各中医药机构、企业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把中医药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宣传好,
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重庆故事讲好。希望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中医药文化体验与传播,关心中医药、认识中医药、相信中医药、热爱中医药、受益中医药,运用中医药这一宝贵资源,管理自身健康、强健个人体魄,更好推动健康家庭、健康中国建设。
赵意伦在致辞中表示,渝中将以此次开园为契机,围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持续深化与园区企事业单位合作,加大政策倾斜、建强支撑体系,着力巩固拓展园区中药材贸易、委托加工、康养、科研等领域优势,不断推动中医药与文旅、商贸、数字等产业融合,开发构建更多具有渝中辨识度、标志性的中医药特色消费场景,全力打造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走向全国的中医药产业园区。
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旅游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区级相关部门、管委会、街道有关负责人,四川省岳池县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西部中医药产业园重点企业代表参加开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