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执笔 绿意为卷​——走进鹅岭公园园林工程师张昆暐的园艺世界

翠峰如簪,屹立于鹅岭之巅;山水相映,流转百年春秋。始建于1909年的鹅岭公园,是镌刻在山城时光里最古老的公园印记,也承载着山城人民代代相传的园林记忆。园内“山水有清音,草木多奇姿”的盛景,引得八方市民、游客慕名而来,而这份岁月沉淀的园林之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园林人以匠心为笔,在自然与人文的画卷上精心雕琢。

山径蜿蜒花鸟鸣

踏步才觉绿意生

山径蜿蜒,鸟鸣啁啾,每一步都踏着一地绿意。

在鹅岭公园的一隅,一张暗色沙发,手里握着一壶清茶,推了推脸上的黑框眼镜,鹅岭公园的园林工程师张昆暐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就喜欢摆弄盆景,大学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四川农业大学的园林规划专业。2011年来到鹅岭公园成为一名园林规划师,爱好、专业、工作完美契合,用我们重庆话说,那叫巴适得板!”如今,他每日雷打不动地在园区内行走两万多步,穿梭于各类植被与景观之间,时而俯身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为它们“把脉问诊”,时而驻足凝视园林景致,思索着如何将植被打磨得更加精致。常年的日晒,让他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仿佛与园中的植物一同接受阳光的洗礼。若问他是否辛苦,他总会笑着回答两字:“享受!”

百年古树静守望

岁月流转不离情

百年名园,离不开守护,也离不开传承。在张昆暐心中,有“一小一大”两件最为珍视的“宝贝”。

小的是鹅岭盆景。这项非遗技艺已传承五代,源于川派盆景,以树桩盆景蟠扎造型技艺为特色。由于历代传承人都采取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不少技艺面临失传,张昆暐一边向老师傅虚心学习,一边查阅大量书籍资料,系统梳理,补全鹅岭盆景技艺,最终成功将其申遗。现如今,园内已有不少由棕丝将树干和枝条弯曲蟠扎的罗汉松,远看似云盘叠嶂,近观枝叶婆娑、枝干古雅,尽显匠心之美。“鹅岭盆景是鹅岭的名片,更是鹅岭的宝贝,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历史意义,必须传承下去。”张昆暐的话语中满是坚定。

大的是鹅岭公园里的“树王”。走进公园,市民、游客总会对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巨大黄葛树惊叹不已,而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应属鹅岭公园山顶上那棵175岁高龄的“树王”。从公园建成,它便扎根于此,历经清朝、民国、抗战岁月,直至新中国成立,始终巍然屹立,见证着时代变迁。为了让“树王”永葆生机,张昆暐每天必去巡查。“就像照顾老人一样,得及时发现并驱赶病虫害,还要及时补充营养。”而比较特殊的是,重庆夏天酷热难耐,日照长,气温高。为了守护园内植物,张昆暐不辞辛劳。“要保住植物,只能是笨办法,我起得比太阳早,睡得比月亮晚,清晨5点给植物们补水,夜里过了11点再给补一次。”爱树如命的他,还为这棵“树王”写下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树王碑记》:“横柯交映,勃然绿天。过者仰目,莫不叹之以雄耳!郁郁独秀,冠如伞盖,维一树而知山林之乐也,蔚然大观!”……

山水风光悠然处

处处皆是人间景

整日盘桓于园林风貌中的张昆暐亦有自己的闲暇时光。工作之余,他钟情于旅游和摄影,而这两项爱好也始终与园林紧密相连,他常踏上旅途,奔赴各地的公园、园林。

“最喜爱的是峨眉山和苏州,峨眉山的山与植物相互交融,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壮美;苏州园林里植物的巧妙运用,尽显江南园林的婉约雅致。”每到一处,他都细细观察,汲取灵感,期待着能为鹅岭公园注入新的活力。

摄影于他,既是爱好,更是工作的助手。他的相机里所记录的满是各地的山水景致,还有鹅岭公园里的迤逦风光。节假日里,他背着相机,穿梭在公园中,热情地为游客指引拍摄鹅岭景致的绝佳机位,好比一位厨师,向客人展示自己精心烹饪的美味佳肴。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我参与鹅岭公园的园林建设,就想让大家都能领略到这里的美,生怕有人错过。”张昆暐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鹅岭公园四季美

春夏秋冬皆宜游

鹅岭公园,四季皆景。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荫如盖,秋有金叶纷飞,冬有傲骨寒枝。而在这美景背后,是张昆暐这样的园林人,用热爱与匠心,书写着与园林共生的动人故事,让这座百年名园在岁月长河中愈发璀璨。

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张昆暐沿着鹅岭的山脊一路向上,目光掠过沿途的罗汉松、黄葛树、美人梅、草坪墙下摇曳生姿的各色草花。他一边细致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一边化身“讲解员”为市民、游客科普园林知识,将鹅岭的独特风光与自然之美,一点点浸润进人们心间。

“古树名木的保护、园林花卉的展览摆放,乃至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挖掘,都属于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深耕的事业。”张昆暐说。

平日里,每当遇见“热心”游客与植物“近距离”接触,或是不经意间踏入草坪,或是攀上了树干,张昆暐总会好言相劝。

在鹅岭公园的十四载春秋,张昆暐与草木共生共长。他以园林人的匠心与坚守,辛勤守护着重庆最古老的公园。岁月流转间,他见证着公园的四季更迭,公园也见证着他的成长蜕变,正是有这样执着的园林人,赋予公园深厚底蕴,而历史悠久的公园也成就了守护者的无悔人生。

夫鹅岭者,故礼园之所在焉。园跨山脊以扼两江,森郁绵亘,历为世人所称说。

园林工程师堪称“大地上的诗人”,他们以双手为笔,以草木为墨,在城市画卷上挥毫泼墨,书写绿色诗篇。当人们在树荫下纳凉,在花径间漫步,在草坪上休憩,那些看似浑然天成的精致背后,凝结着无数个日夜的精心设计与精密计算,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园林人的辛勤耕耘。他们用智慧与汗水,不仅打造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更搭建起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为都市人构筑起一方心灵栖息的诗意家园。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