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涵盖企业多、涉及范围广,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综合服务。在渝中区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上,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解放碑CBD管委会分别聚焦现代金融、专业服务、软件信息、国际货代等重点领域作交流发言。
在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的背景下,渝中正以“基础好、前景好、服务好”为支点,推动多部门与企业协同发力,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注入强劲动能。在6月24日举行的渝中区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上,相关部门聚焦现代金融、专业服务、软件信息、国际货代等领域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渝中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坚实基础、主攻方向、广阔空间、未来布局。相关企业代表围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研服务、软件信息、数据服务、贸易批发等赛道,讲述了打造行业优势的好经验好做法,分享了现代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的典型案例,共同勾勒出渝中以生产性服务业赋能智能制造、驱动实体经济升级的新蓝图。
基础好前景好服务好多部门协同发力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注入更强动能
■区产业发展促进局
全域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全力做大金融规模
近年来,渝中持续推动总部型金融机构集聚,提高生产性金融供给水平。2024年以来,引进重点金融机构13家。目前,全区集聚各类金融机构440余家,其中市级以上金融机构193家,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全市占比超过60%。2024年,全区金融资产规模超过1.3万亿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保费收入、绿色债券余额、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等13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区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800亿元、绿色债券余额130亿元,全市占比分别约1/5、2/5。
下一步,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将持续丰富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全域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推进资源整合、业务创新,全力做大金融规模。有力推动金融服务重点领域提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布局等重大战略倾斜。着力强化专业服务业发展支撑保障,聚焦企业需求,提升服务效能,做好市区“两级”政策协同发力。
■区经济信息委
为全区软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近年来,渝中坚定不移发展软信产业,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迭代构建“1146”软信产业体系,取得一定成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区集聚软信企业4400余家、从业人员6.8万人,实现增加值85亿元、占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9.7%。规上企业营收连续5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为全区GDP增长作出较大贡献。
下一步,区经济信息委将围绕构建渝中“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绘好产业发展“新蓝图”、激活招商引资“新引擎”、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为全区软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推动全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速提质,为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作出渝中贡献。
■区商务委
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
近年来,区商务委深耕大宗商品贸易市场,提升大宗贸易能级,做靓“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数据显示,渝中共集聚国际货代物流企业51家、占全市总量8.1%,肉类进口销售额达68.1亿元、占全市总量80%以上,举办陆海精品展洽会、东盟贸易洽谈会等物流贸易专业化展会,吸引超200家国际货代、物流及贸易企业参加,促成合作项目30余个。
下一步,区商务委将围绕补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力争2025年引进1家以上区域总部,3家以上货代企业,新增5A级物流企业1家、4A级1家,国际货代企业总数突破55家。围绕做优“服务链”稳商育企,支持德信企服打造重庆国际货代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创建重庆市国际货代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围绕打造“创新链”兴商促贸,培育“全贸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以创新赋能传统大宗贸易提质增效。
■解放碑CBD管委会
加快打造全国一流、功能复合的综合服务集聚区
目前,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综合服务集聚区内已入驻企业超9400家、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50家,吸纳就业人数超4.4万人,汇集总部重点企业297家、世界500强81家,培育亿元税收楼宇26栋,2024年企业总营收超1377亿元、总税收达54亿元。2024年,综合服务集聚区GDP实现937亿元、社零1108.6亿元,在西部地区率先突破千亿社零,消费竞争力排名全国第四,经济集约度、产出度、贡献度高,为渝中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提供了坚强支撑。
下一步,解放碑CBD管委会将锚定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双倍增”行动和“双千亿”目标,全力提升产业能级、深化产业融合、做优产业生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楼宇经济标杆、推动产业集群成势、塑造城市品牌IP、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加快打造全国一流、功能复合的综合服务集聚区。
经验足做法新成效佳企业代表聚力献策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赋能提质
企业是渝中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力军、生力军。在渝中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上,恒丰银行重庆市分行、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电智安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代表围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赛道,分享了现代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的典型案例,介绍了打造行业优势的好经验好做法。
恒丰银行重庆市分行
全力赋能生产性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
恒丰银行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恒丰银行重庆市分行2009年落户渝中,实现“好客山东根植重庆”,在重庆这片沃土深耕发展十六载,积极参与美丽渝中建设,以金融“活水”助力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多年来,恒丰银行重庆市分行积极融入“智融惠畅”工程,加速推动金融资源汇集;立足生产性服务业定位,增强服务新质生产力动能;加大优质金融供给力度,助力现代化产业发展。
下一步,恒丰银行重庆市分行将进一步融入渝中“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现代金融定位,聚焦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现代物流仓储、绿色金融、文化旅游等七大重点领域,服务渝中“六个新高地”建设,全力赋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引领产业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赛迪”)是中国五矿在渝骨干子企业,扎根渝中67年,长期服务钢铁制造业,已经从一家工业设计院发展成为学科体系完备、专业齐全的科技型技术服务集团。多年来,中冶赛迪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助力制造强市战略落地,以核心技术和装备产品为支撑,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以绿色低碳自主创新加快构建绿色生产力,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渝中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中冶赛迪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是连接应用科学与产业实践的纽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下一步,公司将不断强化创新能级,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渝中打造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中电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共同攀登数字经济新高峰
争做数字重庆建设主力军
中电智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智安”)成立于2008年,于2021年3月入驻渝中区总部城。公司拥有一支超1000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团队,是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五十强、重庆市“满天星”行动计划的“启明星”培育企业,2024年经营收入完成11.79亿元。公司顺应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践行中国电信初心使命,贯彻落实集团“云改数转”战略,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矢志成为重庆领先的高辨识度科技型企业,争做数字重庆建设主力军。
近年来,中电智安先后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提供数字安防服务,为市区县医共体一体化提供开发建设服务,为市区县交通枢纽提供云、网、管、端一体的智慧交通服务等。下一步,在产业链协同度方面,公司建议渝中设立技术护航团队,形成“链长+技术护航团队”对接机制,“众人划桨”建设5000亿级产业集群。
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为渝中国际货代
集聚区核心区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总部扎根渝中、业务辐射全球的百年企业,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轮船”)始终与区域战略同频共振,以通道建设为引擎,驱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升级,为渝中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也是重庆服务“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自2016年起,民生轮船以平台先行、模式先行、市场先行这“三个先行”深度融入通道建设,是通道主要发起者、推动者和参与者,逐步转变为开放生态构建者。面对开放型经济升级需求,公司以能力、产品、制度三大创新为抓手,构建全球网络,开辟特色赛道,打造协同机制,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迈进。
作为扎根渝中的企业,民生轮船将以“三个一”工程为抓手,强化一个总部职能,推进一个系统升级,打造一条绿色链路,助力渝中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能级跃升。同时还将深耕渝中、服务通道、赋能开放,为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建设和全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民生力量。
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为全市“33618”制造业
集群体系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医药”)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于重庆市的中国医药公司西南区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服务于医药全产业链的现代医药服务产业集团。拥有全级次分、子公司230余家,员工14000余人,业务布局覆盖全国32个省(区、市),2024年营业收入超805亿元。当前,公司已构建起完善的发展布局,涵盖药品、医疗器械、商业批发等多元业态。在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中,重庆医药作为重庆市现代生物医药、现代物流领域的排头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重庆医药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全市“33618”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为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健康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