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益杯”之力 聚“无废”之美

小行动也能带来大改变。7月4日,“环境友好益杯行动——现制饮品减塑沙龙”在鹅岭贰厂文创公园举行,探讨“现制饮品减塑”的多元参与模式,发起“环境友好·益杯行动”倡议。倡导饮品商家接受公众自带杯,堂食优先提供重复使用杯子,公众实践自带杯等绿色消费模式,以“益杯”之力,聚“无废”之美,用行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据行业报告及历史数据推算,2024年中国现制饮品(包括茶饮、咖啡、果汁、酸奶饮品等)的总出杯量超过500亿杯,市场规模达6279亿元。其中,现制茶饮市场占现制饮品市场的50%。2023年,我国共消费了超过213.1亿杯现制茶,相当于平均每秒钟就喝掉676杯。这些茶饮消费的背后,伴随着约43.04万吨塑料垃圾的产生。而精致的饮料包装作为营销手段,令饮料杯的重量明显增加。2022年环保组织调研发现,一杯茶饮的包装中非必要包装占包装总重量的30%以上。

作为“环境友好·益杯行动”倡议的联合发起方,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重庆市环境文化促进会、太平洋环境资源中心(美国)驻重庆代表处将联合企业试点“绿色饮品门店”,推动减塑措施落地,为重庆建设“无废城市”提供新思路,也让绿色消费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堂食使用循环杯、为消费者自带杯提供便利条件等方式,推动源头减塑。同时也将加强公众宣传教育,让更多人认识塑料污染的危害。

活动沙龙上,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高级工程师蔡洪英还详细解读了我国在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方面的相关政策与背景,以及重庆市将塑料污染治理纳入美丽重庆建设行动方案、“九治”一体推进的工作情况。太平洋环境资源中心(美国)驻重庆代表处无废城市项目官员李晨阳系统阐述了从包装材料创新、回收体系建设到消费习惯引导的全链条减塑逻辑,道出应对塑料污染无法依赖单一的解决方案,从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三条路径探索解决之道。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南京市建邺区绿石环境教育服务中心则带来国际和国内的减塑案例及公众自发的自带杯打卡挑战案例分享,提出奶茶咖啡行业减塑策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