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深度融入陆海新通道建设勇当先锋作表率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收官之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10周年。关键节点要有关键作为。7月7日,渝中召开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推进大会,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2024年,渝中重点企业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货量和承运量达3.1万标箱,货值60亿元,占全市货运量的12.3%、货值的12.8%;与东盟贸易额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综合评价为全市25个I类区县中A级。
2025年,渝中将聚焦“通道+经贸+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主线,发挥商贸强区、服务大区、开放窗口等优势,以立足渝中、服务全市、辐射全国、链接全球为目标,突出深化改革创新和数字赋能,全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贸易总部基地、国际消费中心、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一基地三中心”,深化建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承载区、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在全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会上,锚定“一基地三中心”发展定位,区商务委、区交通运输委、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司法局、区政府外办、区大数据发展局分别结合职能职责,从贸易端、消费端、服务端、开放端等不同维度,作了现场或书面交流。
贸易端
物流贸易双轮驱动
跨境业态多点突破
渝中是商贸大区、商贸强区。外贸作为商贸的重要支撑部分,渝中外贸发展形势喜人。2024年,渝中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贸易端”呈现“主体集聚、模式创新、规模扩容”三大特征。
“渝中充分发挥与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共建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优势,物流贸易主体持续集聚,新增4A级物流企业1家、集聚5A级物流企业3家,年进出口额1亿元以上贸易企业达11家。”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在发言中说,通道贸易规模也持续提升,菜园坝摩配市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联动试点,来福士东盟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地,推动摩配等本地优势产品出口东南亚,培育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新业态。
模式创新方面更是可圈可点。比如,在区商务委的支持下,外滩摩配市场实现市场采购贸易(1039)首票通关,重庆市场采购贸易市内联动“零的突破”。二手车出口试点取得明显实效,国展实业实现100辆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出口。
又如,多式联运体系实现关键突破。区交通运输委打通“长江航运+陆海通道”双向链路,通过制定“铁海联运出口方案”“中老铁路冷链运输方案”,建成重庆南向、西向、西北向3个方向11条线路的跨境公路通道运力格局。“目前,每周稳定开行10班干线集装箱班轮,运输时效较之前压缩50%,物流成本可降低30%。”区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说。
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渝中将锚定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贸易总部基地”目标,以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为抓手,实施市场主体培育、空间载体规划、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空间拓展、发展环境优化五大工程,出台渝中区高质量建设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扶持政策,打造国际货代“星级楼宇”,集聚国际货代物流企业60家以上。以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为抓手,打造“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平台、东盟跨境电商产业园,培育肉制品进口分销高地。以陆海新通道立体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依托陆海国际中心打造立体产业园,引导国际经贸组织落户,支持“码上出海”数字国际供应链平台建设,形成商贸业供应链、数字科技产业、外贸流通业集聚发展局面。
消费端
展洽经济激活市场
国际场景迭代升级
作为重庆中心城区核心区和开放窗口,渝中现代服务业发达、开放资源富集,社零总额保持全市第一,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如火如荼。2024年,渝中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消费端”,以展会为媒、以场景为翼,构建起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消费新生态。
一方面,国际消费场景加速呈现、国际消费品展洽成效显著。据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环球金融中心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引入缅甸金珍珠国家馆,布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国别馆和沿线13+2省(区、市)陆海优品,保税免税退税经济初具规模。同时,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精品展洽会吸引16个国家馆和13个企业品牌馆参展,签约重点项目5个,达成合作意向11个。
另一方面,国际消费资源深度链接。区政府外办积极承办2024年重庆国际友好城市合作大会,打造全国首条国际友城美食街,推动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旧址等21处开放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涉外展示空间,并推动解放碑—朝天门商圈与新加坡乌节路建立联动机制,吸引国际品牌首店落户。
2025年,渝中将乘势而上,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集聚更多优质的进口商品和消费资源,促进消费模式创新和升级,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将重点着力迭代升级环球金融中心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引入更多国家馆,优化保税免税退税经济布局,打造国际消费新场景呈现地;举办第二届陆海精品展洽会,邀请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和中国13+2省(区、市)商协会、企业参加,打造国际消费品展洽目的地;继续推动解放碑—朝天门商圈提档升级,促进国际品牌和资源导入,吸引更多首店落户,打造国际消费新品集聚地。
服务端
金融法律数字赋能
要素保障全面强化
近年来,渝中充分放大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深化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重庆中央法务区)、西部区域性高端专业服务中心的“溢出效应”,抢抓国家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城市建设机遇,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构建起了以“金融+法律+数字”为核心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支持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落地全国首笔货物贸易项下对公跨境数字人民币汇款,支持民生轮船探索中老跨境铁路冷链运输进口模式,陆海新通道电子提单签发超过700单……金融服务创新突破亮点纷呈。
“我们充分发挥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在跨境投融资、贸易结算等领域深化跨境金融合作。2024年,驻区金融机构累计开展中新合作金融服务项目135个、融资192.6亿美元,占全市50%以上。”区产业发展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在发言中说,以重庆银行自贸区分行为例,落地了全国首笔西部陆海新通道纯线上信用产品“通道e融”,发放融资超2000万元。
中联律所与香港姚黎李律师行合作设立陆海新通道法律识别及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渝中研究院落户、中豪等涉外法律服务律所为多个国际项目提供服务……在法律服务方面,渝中紧扣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深化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级,2024年,全区办理涉外法律业务309件,创收6364.83万元,同比增长52%。
数字赋能成效同样十分显著,区大数据发展局在全市首批落地中新数据通道,联合招引中新(重庆)国际金融数据港公司,试点开展巴蜀跨境云校、弦力场区块链跨境等合作项目,推进区级区块链平台升级为全市区块链平台“山城链”,赋能跨境贸易便捷高效。
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渝中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支撑,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中心。具体来看,在金融领域,将积极争取陆海新通道新型商业银行、股权基金、物流交易所落户;争取开展贸易融资转让、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中新理财通、中新基金互认、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等通道市场互联互通试点;继续承办中新金融峰会并申请成为永久会址,争取开展新加坡重庆周、外资金融机构重庆行、中新(成渝)金融科技对话会等多项涉外金融活动。
开放端
国际资源加速集聚
开放合作纵深拓展
15家驻渝领事馆、1000家外资企业及分支机构、28家涉外商协会和经贸促进机构……富集的外事资源,为渝中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交往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秘书处项目办公室落户渝中,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重庆行”、首届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东盟贸易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接待越南总理范明政、缅甸领导人敏昂莱等陆海新通道国家高级别政要,争取APEC商务旅行卡区县协办点落地渝中,推动巴蜀中学等与8所海外学校签订友好备忘录……
过去一年,渝中不断深化与市政府外办签订的共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战略合作协议,以平台为基、以交流为桥,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国际机构加速落户、国际交流活动频繁、人文交流成果丰硕。
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渝中将聚焦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交往中心,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拓展经贸交流、深化外事交流、丰富人文交流,举办第二届西部陆海新通道精品展洽会,积极参与中新金融峰会、重庆新加坡双城双周等重大活动,推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总领事馆落户渝中,定期开展领事官员“渝中行”,全年新增特色外事参访点5个以上,推动缔结国际友好学校、友好医院10个以上,高水平办好人民小学、巴蜀中学等国际学生接收学校,优化重医附一院等涉外医疗服务定点医院服务能力,打造一批陆海新通道主题经典文化和旅游线路、产品,推动文化“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