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小哥来了”小程序,扫描小区张贴的场所码,屏幕上立刻跳出绿色“验证通过”标识……7月18日,在上清寺街道美专校街鑫隆达大厦,记者遇到了正在送外卖的骑手何汶锋,只见他拿出手机熟练地操作,几秒钟的时间就完成了验证通行。
从“喊开门”到“扫开门”,变化远不止于此。今年以来,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住房城市建委联合区房产和物管行业协会,聚焦“物业规范、小哥便捷、业主满意”的友好氛围共建,以“小切口”改革推动“大民生”提质,全力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建设。
一系列扎实而富有特色的探索实践,如点点星光渐次点亮、铺陈开来,汇成繁星满天。渝中的这群“城市奔跑者”,每日穿梭于这片“璀璨星空”中,被包容、理解、温暖、关心……
“小哥来了”畅通小区管理
2024年12月,渝中以封闭式小区为重点,在全区11个街道推广使用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出的“小哥来了”小程序。试点三个月来,渝中骑手日均登记时间减少约78%,物业人力成本下降近40%。
位于上清寺街道的鑫隆达大厦,作为全市第一批试点小区,早已实现从“纸笔登记”到“无感通行”,在提升配送效率与守护小区安全中找到平衡点。
“以前,每次进小区都要信息登记等,十分耗时。”何汶锋告诉记者,“如今,渝中各小区都张贴了场所码,还有物管‘手把手’主动指导,让我们扫码进门,方便又快捷。”
“过去,高峰期岗亭要配3个保安,现在1个人就能完成核验。”得益于“小哥来了”小程序的推广应用,重庆枫林秀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鑫隆达项目经理何成告诉记者,“我们还吸纳美团骑手建议,在送餐高峰期增开货梯,让骑手配送更加畅通。”
目前,全区98%的物业小区实现扫码进入、直接进入。同时,渝中各物业企业还通过为骑手量身打造“专属小区地图”“专属配送线路”“专属门牌指引”“专属停车泊位”“专属爱心服务区”等方式,解决骑手楼难找、路难走等实际问题。其中,金科物业还创新开通了24小时迷路指引电话,为骑手提供远程指引。
“社区+物业”升级小区服务
上清寺街道美专校社区地处西南新式美术教育发源地,历史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有专业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楼宇,还有许多上个世纪末建成的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大约占社区楼栋的63%,没有专业物业公司管理。”上清寺街道美专校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美专校社区成立了向阳物业服务中心,以“社区自治”的方式开展物业服务工作。
自2024年12月起,上清寺街道沿街老旧小区的蓝色门牌号旁,都安装了红底的暖“新”门牌号,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指引服务。
渝中作为建成区、老城区,各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建+物业”服务优势,探索创新物业服务方式,加快补齐配套道路、停车、充电、社区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一体推进“友好小区”“现代社区”建设。
同时,渝中还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职业优势,鼓励其成为小区治理“探头”和民意“前哨”,开展随手拍、随手帮、随时报、随口宣“四随”行动。目前,全区21个物业服务企业与外卖平台开展了战略合作,涉及77个小区。
多元场景推进“小区友好”
7月18日,记者在石油路街道时代天街商圈天空云镜小区看到:小区外,规划有骑手临时停车点;物业大厅里,设置了小哥临时休憩区、外卖接力转运站点;走进楼栋,随处可见“小哥来了”推广册、骑手友好地图、骑手文明公约。
“我们还给小区业主发放了倡议书,引导业主对新就业群体多体谅。”华宇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天空云镜小区项目负责人宋玉林告诉记者。
5月30日,区委社会工作部发布了《渝中区落实新就业群体“友好镇街”建设十条措施》。其中,围绕“友好小区”建设,提出了要推进小区进门友好、停车友好、找楼友好及居民回应友好等工作,全力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探索暖“新”服务,绘就了一幅幅“小区友好”的生动图景。
今年以来,中海物业创新“友好驿站”建设标准,实现遮阳避雨、应急充电等6项基础功能全覆盖;万科物业实施“暖蜂工程”,建成标准化骑手驿站8个,配备应急物资保障柜;万科锦程小区快递柜、电梯监控与小程序数据实现创新联动,有效解决了包裹丢失、电梯超载等高频问题;祥佳物业依托社区食堂与外卖平台公司共同建立“小哥食堂”,推出“骑手实惠套餐”;华宇物业探索建立“骑手—社区”双向服务机制,引导骑手承担社区隐患排查和问题反馈任务,为小区治理贡献“骑”效……
截至目前,渝中303个小区全部开展“三亮三即时”公示公开,已有138个小区发布友好地图,提供便利措施141个,新增外卖小哥临时停车位323个,设置网约配送和寄递集中取送点102个,布设饮水、充电、休憩等暖“新”服务设施43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