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香城市”到“书香社区” 渝中书香城市建设再结硕果 河运路社区入选全国2025年“书香社区”


“渝中讲坛”2025年暑期基层志愿服务分享会现场。记者 王 欢 摄

近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2025年“书香社区”发现活动名单,石油路街道河运路社区成功入选,成为渝中首个获评国家级“书香社区”称号的社区。全市目前仅5个社区获此殊荣。这也是渝中继去年获评“书香城市(区县级)”称号后,书香城市建设获得的又一国家级奖项。

据了解,2025年“书香社区”发现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于今年3月至6月举办,旨在挖掘和发现一批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参与度高、创新性强、阅读成效显著的“书香社区”。

本活动吸引了全国138个社区参与,覆盖了全国25个省份。经审读材料、专家研议和复审等程序,共有41个社区进入2025年“书香社区”发现活动名单。其中,石油路街道河运路社区,经由区图书馆审核推荐,成功入选。

以书为纽带

实现文化与治理的深度融合

“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请问怎样才能写好一本小说?”……8月22日,在石油路街道河运路社区图书室,由区委宣传部和区文化旅游委主办,区图书馆、石油路街道承办的“渝中讲坛”2025年暑期基层志愿服务——《夏花绚烂》阅读分享会在此举行,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区作协原副主席樊家勤与读者面对面探讨交流。

作为重庆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的樊家勤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告诉读者们,艺术来源于生活,要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多动笔,从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起,从写散文到写小小说,再到写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这样循序渐进完成文学梦。

事实上,像这样的“书香”场景,在河运路社区并不陌生。近年来,该社区坚持以新时代“红岩先锋书‘享’河运”变革型组织为引领,以书香为纽带,将阅读融入居民生活肌理,通过特色服务与品牌活动,让“全民阅读”从口号变为行动,从行动沉淀为文化自觉,为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硬件建设方面,河运路社区充分利用“金角银边”,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辟“红色书廊”,设置亲子共读区、数字阅读区、古籍文献角,陈列党史书籍及居民原创读书笔记;结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在社区广场、小区楼栋、辖区单位内设置“漂流书屋”“亲子阅读驿站”,配备绘本、互动游戏设备,打造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在此基础上,在区图书馆的指导下,该社区积极整合各级“书香”资源,组建“1+N”志愿联盟,以社区党员为核心,联合学校教师、退休文化工作者、书店从业者组建“书香使者”志愿服务队,针对不同阅读群体,精心策划活动,激活阅读内生动力。

比如,为青少年开设暑期“书香夏令营”,为老年人举办“银发读书会”,为职场人士开展“午间半小时阅读沙龙”,并以“晚间阅读+互动交流”为特色,精心打造了“书香夜话”品牌活动。

在“阵地+活动”双轮驱动下,河运路社区文化氛围显著增强。近三年来,社区年均举办阅读活动60余场,超5000人次参与;2024年居民家庭藏书量平均增加30%,“书香家庭”占比达25%,助推居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0%。

值得一提的是,“书香夜话”自启动以来,已举办28期,覆盖居民2000余人次,居民满意度达98%。该活动不仅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充电站”,更催生了“夜话议事会”机制——居民在阅读交流中共同探讨社区治理难题,累计解决环境改造、停车规划等民生问题15项,实现文化与治理的深度融合。

高位谋划

一体化推进书香城市建设

人和书院闹中取静,居民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感受阅读之美;渝州书房历史悠久,成为了传播红色文化与经典著作的重要窗口;大坪24小时城市书房布局温馨,是“上班族”深夜充电站……不只河运路社区,在渝中半岛,这些散布在城市角落的文化空间,不仅是书籍的“栖息地”,更成了邻里交流、思想碰撞的温馨港湾。

作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书香渝中”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渝中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工作方案》《渝中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高位谋划、一体推进,做活阅读载体,做全服务体系,做强文化品牌,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区级各部门以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为“催化剂”,通过“人文渝中”文旅公共服务案例、空间、读书人评选,老旧社区整治改善,优化文化服务环境和“互联网+文化”,塑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全民阅读推广,让惠民有感的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区级各基层文化阵地以“资源整合,全民阅读”的理念,持续打造“一街一品”“一校一特”等阅读活动品牌,最终成就处处有书香、时时品书韵、人人享“悦”读的人文渝中。

以区图书馆为例,该馆始终将书香城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总分馆建设为依托,紧扣老城改造的契机,将文化基因植入街区肌理,通过优化文献资源建设,完善硬件条件保障,丰富阅读推广活动,推广数字阅读,提升街道、社区服务能力,大力建设“分馆+图书漂流站+阅读驿站+城市书房”一卡通总分馆体系,积极支持街道、社区图书室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构建“馆校合作”“馆企合作”“馆社合作”等运营模式,连续6届获评公共图书馆一等馆、连续8年获评重庆市免费开放绩效评价一等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阅读是文明的根基。”区图书馆馆长吴添表示,希望以书为媒,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与多元场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建起高品质、特色化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体系,让阅读破圈生长,让文化润物无声,真正做到“书香随身行”,助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接下来,渝中将紧扣“书香渝中”品牌建设目标,推动阅读服务向基层延伸、向智慧化升级,通过优化“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加速数字阅读场景应用、联动社会力量完善文化供给体系,持续擦亮城市文化底色,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文渝中”提供强劲动能,助力重庆文化强市建设迈向新台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