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的渝中半岛。
日前,《渝中区算力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出台,明确提出以构建西部算力创新高地为目标,聚焦算力基建强化、产业生态培育、融合应用赋能、绿色安全协同四大领域,全力打造辐射西部的算力经济枢纽。力争到2027年,全区算力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60亿元,总纳管算力规模达14000PFlops(智能算力占比50%),推动企业算力使用成本降低50%。
根据《行动计划》,渝中将聚焦产业能级跃升、技术自主突破、场景深度融合三个发展目标,引育算力相关企业50家,形成“芯片研发—算力调度—场景应用”全产业链生态,攻关多元异构算力调度、低时延传输等10项关键技术,建成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创新平台,打造20个AI+城市治理智能体、15个产业赋能标杆案例,开放智慧城市、生物医药等10大算力场景。
《行动计划》还围绕四大核心行动规划17项重点任务和8个专栏项目。通过算力夯基垒台行动,打通“渝中—哈密”超低时延直连通道,建成“1+3+N”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搭建算力一体化调度运营平台,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及建立安全防护机制。通过产业生态构建行动,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一核三极”算力产业协同体系,培育AI大模型、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通过治理现代化融合赋能行动,推动异构算力资源与政务云平台深度融合,打造城市运行治理智能体矩阵,构建算力赋能的医疗大数据治理体系。通过“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行动,推动四大生产性服务业、三大生活性服务业、现代建筑业、新兴产业数智化升级。同时强化要素保障机制,设立算力产业发展基金并发放“算力券”,依托“黄金十二条”政策引育两万名算力专业人才,构建量子加密算力网络和数据跨境安全评估中心,全面筑牢“防—监—控”一体化安全基座。
下一步,渝中将以《行动计划》为牵引,深度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加速构建“低成本算力供给、高价值数据流通、全场景AI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为全市乃至全国贡献算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渝中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