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首艘光伏发电三峡游轮从渝中启航


“美维凯璇”号驶过江面。记者 晏艳辉 摄

近日,随着一声汽笛轰鸣,长江流域首艘搭载光伏发电系统的三峡游轮“美维凯璇”号驶过波光粼粼的江面,从朝天门码头正式启航,一路向下驶向宜昌。

作为长江内河游轮旅游“新干将”,“美维凯璇”号不仅是长江上美维游轮家族的一员,也是渝中深耕“三峡游”品牌升级、打造水上旅游新标杆的重要成果,更是推动长江“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深化建设、助力水路旅游客运市场提档升级的关键举措。“美维凯璇”号的启航,为长江经济带水上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光伏发电

打造“航运减碳”绿色新样本

“美维凯璇”号于2023年开工建造,由重庆市东江实业有限公司投资,船长149.99米、船宽21.8米,设有7层载客甲板,在5楼至6楼之间安装电动扶梯,最大载客量达590人。

为助力“电化长江”战略落地,“美维凯璇”号在建造时实现创新性突破,采用油电混合动力技术,配置300kW太阳能光伏系统,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采用双机、双桨、双舵轴桨电力推进,成为长江上首艘光伏发电游轮,引领长江游轮进入“光伏+”时代。

不仅如此,“美维凯璇”号的直流组网、储能电池、顶层光伏发电也都是长江游轮技术创新的亮点,将减少岸电使用量、岸电使用率,实现零污染、低噪声航行,为游客带来更平稳、更安静、更舒适的体验。

江上院子

助力文旅在地化深度融合

乘游轮寻巴蜀记忆,游长江享院落生活。除了船舶建造技术迎来重大突破,“美维凯璇”号在设计理念上深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三峡地域文化及重庆山城文化元素,引入了长江上首个移动的“江上院子”,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在地化深度融合。

“江上院子”,顾名思义,是以“川西庭院”为样,以“峡江六景”为源,将川西庭院的“柔”与三峡峻峰的“刚”相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构建了一方宁静雅致的场域空间,通过场景化设计,为游客打造兼具文化体验与视觉享受的沉浸式旅行空间。

青砖白墙、竹影灰瓦、木雕窗棂、石雕雅苑……古韵新颜,游轮内部处处透露着一种简约而不失雅致的美感。游客漫步在“美维凯璇”号游轮上,仿佛置身巴蜀民居的市井烟火,体味巴蜀文明的民俗风情,传承和弘扬巴蜀优秀民俗文化。

新闻深一度

“美维凯璇”号成功启航背后,离不开渝中交通人的良苦用心。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委立足新发展要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以三峡游轮为代表的水上旅游,成功创建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将其打造为最具重庆辨识度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

具体而言,一方面,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服务品质,近年来累计投资约5亿元,建成投用三峡游轮2艘,引进三峡游轮3艘,全市游轮运力占全长江流域超70%。另外,今年年底前将开工再建造3艘三峡游轮,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出行的需求,预计到2026年,渝中三峡游年客运量将达到10万人次。另一方面,努力提升水路旅游服务质量,鼓励企业推出“驻船管家全流程服务”“行李联运”“登船欢迎会”等特色服务措施,提供精细化服务、感动式服务、引导式服务,充分满足亲子游、老年游、家庭游、研学游等各类客群多元化需求。同时延伸服务深度,推进游轮数字化,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游客在船线上分餐、分舱、分车等数字信息,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推动长江游轮服务体系迭代升级。

下一步,区交通运输委将继续结合“交通+旅游”优势,深化“交旅融合”发展,构建以“三峡游为核心、两江游为支撑、其他板块客运航线为特色”的百花齐放的水上客运体系,狠抓基础配套和品牌提升,全面释放游轮经济活力,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游轮产业聚集区,为推动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渝中力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