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菊韵映山城 文明新风润鹅岭 鹅岭公园“礼韵鹅岭·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焕新游园体验


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指引服务。 区委宣传部供图

鹅岭公园内,万盆菊花摇曳生姿,暗香浮动。游客们信步其间,不仅能邂逅绚烂花海,更能感受到一份温馨从容的游园新体验。这番变化,源于公园内悄然运行的“礼韵鹅岭·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让园林景致在现代文明因子的浸润下焕发时代光彩。

名园新困

不文明治理难题待破解

作为重庆市首批历史名园,鹅岭公园融合巴渝山水之雄奇与园林艺术之精巧,一直是市民追溯城市文脉、休闲怡情之地,也常年吸引着八方游客。

然而,与众多热门景区相似,公园管理方也面临着管理困境:随意踩踏草坪、采摘花卉、攀爬树木、涂画标识、高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既破坏了园林景观,也影响了游客体验。

如何有效治理不文明行为“顽疾”,成为公园管理方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创新治理

多方联动“软硬兼施”树新风

为解决这一难题,鹅岭公园“礼韵鹅岭·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应运而生,探索出了一套“软硬兼施”的治理新模式。

在柔性引导方面,公园推出的萌趣IP“鹅小乖”化身文明旅游大使,活跃在园内各个角落。以其形象设计的“排队也是一种‘仪式感’哦”等创意标识标牌与文明主题文创产品,让文明提示变得生动可亲。同时,文明驿站的一系列“暖心服务”,让城市温度在爱心药箱、冷热水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中“加温”,让文明理念在文明引导、便民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悄然传递。

在硬件保障方面,公园联动街道、社区、公安等多方资源,建立了一支融合公园、街道、社区、公安等多方力量的“文明管家”队伍,形成“公园主导、街道引领、社区实践、公安守护”的治理联动机制,织密文明守护网。

公园更通过文化活动实现“以文化人”。在延续传统菊展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插花非遗体验、菊展老照片征集、中小学生征文比赛等活动,将文明理念融入文化体验,引导市民、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文明“共建者”。

成效显著

文明风尚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如今,漫步鹅岭公园,见菊影婆娑,文明成范。“礼韵鹅岭·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所创新的治理模式已显现多重成效。

游客素养显著提升。“空间营造+行为引导”的模式如春风化雨,有效规范了不文明行为,让文明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自发行动。

治理模式成功破圈。“公园—社区”文明联动圈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促进了文明理念在公园与社区间双向流动、相互促进,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更令人欣喜的是,品牌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双丰收。数据显示,国庆中秋期间公园接待游客约14.9万人次,同比增长93.5%;公园集市及文创总销售额约61.6万元,激增167.8%,并带动周边消费增长80%,为渝中文旅消费注入了强劲新活力。

这座百年名园通过构建“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不仅破解了管理难题,更探索出一条文明共建、成果共享的治理新路,让传统园林在现代文明的滋养中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下一步,鹅岭公园管理中心还将围绕“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建设,持续健全联动机制、完善志愿服务、深化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公园文明治理水平,为市民、游客创造更加美好的游园环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