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远奎在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现场讲述红色故事。资料图片
从抗美援朝的烽火战场冲锋陷阵,到地方红色教育中传递革命精神,再到退休后坚守育人一线播撒希望,92岁的粟远奎用一生践行“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誓言。
抗美援朝时期,他冲锋在前、不畏牺牲,在战斗一线坚守使命;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走遍重庆各区县,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退休至今,他仍倾情投身爱国主义教育,用亲身经历传递信仰力量,被誉为“行走的教科书”。
如今,这位市残联退休干部、2025年度退役军人领域“最美重庆人”,依旧以饱满的热情活跃在红色精神传播一线。他用无私奉献赓续红色血脉,用坚韧品格诠释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崇高风范,将赤诚之心镌刻在每一段人生征程里。
逆行冲锋救生命
不畏生死谱赞歌
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对重庆展开长达六年多的战略轰炸,让无数无辜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段黑暗历史成为重庆人民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
粟远奎就是重庆大轰炸的亲历者、见证者。“那天傍晚,重庆又遭遇空袭,我们躲进防空洞。由于人太多,我与家人走散,后来晕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抬尸体的人准备抬走我时,我才清醒过来。因双腿无力,只能一路爬行回家。但我的两个姐姐,再也没有回来。”粟远奎至今仍记得1941年6月5日发生的大隧道惨案,他的两个姐姐,永远留在了那场轰炸里。
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亲历了国恨家仇,粟远奎从小立志:抵御侵略、保家卫国。1951年4月,16岁的粟远奎瞒着家人,与战友们挤在“闷罐火车”里,颠簸七天七夜从湘西抵达丹东,如愿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名卫生员。
地上百余门重炮齐鸣,天上百余架轰炸机盘旋。在朝鲜战场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粟远奎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冲过弹坑、跃过战壕,一次次深入战场,扑向伤员。其间,粟远奎从死神手里抢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也因在火线上英勇抢救伤员,出色完成任务,他两度荣立三等功。
3000场红色故事分享
让爱国精神薪火相传
1957年,粟远奎复员到地方工作。他不仅工作勤恳务实,还利用业余时间到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讲述重庆大轰炸惨案和抗美援朝战场的亲身经历,足迹遍及重庆各区县,每年覆盖听众近万人次。
1994年,粟远奎退休后,怀着满腔热忱全身心投入爱国主义传播事业。其间,他义务担任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讲解员,每天为来往的游客讲述重庆大轰炸的惨痛历史。他那饱含深情的讲述,将参观者带回硝烟弥漫的岁月,用亲历者的视角揭露侵略者的暴行,让每一位聆听者深受震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2岁的粟远奎依然坚守在红色精神传播一线。在一场又一场的红色故事分享中,他讲述着亲身经历及报国志向,引导未成年人、退役军人等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珍惜当下和平,立志报效祖国。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讲下去,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粟远奎说。截至目前,粟远奎累计义务讲解已超过3000场,接待观众约20万人次。
矢志不渝诉真相
坚守正义护和平
作为重庆大轰炸的亲历者与见证者,粟远奎始终坚持为历史发声:他不断呼吁,让重庆大轰炸的幸存者、遇难者家属团结起来,向日本政府讨要正义,要求其正视并还原这段历史真相。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重庆犯下的滔天罪行,至今仍未得到法律层面的彻底清算。”谈及此事,粟远奎语气坚定,“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要为遇难的同胞讨回公道。”他特意强调,这份坚持从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希望世人能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惜当下的和平。
这份坚持从未停歇。今年5月,粟远奎再次远赴日本,主动联络国际媒体和法律机构,只为推动日本政府正视历史罪行。他那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无数国人。这份执着,既是对历史的郑重铭记,更是对世界和平最恳切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