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强根基 双轮驱动焕新颜 两路口街道以志愿服务与空间建设绘就文明新图景


在游客咨询处,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服务。 记者 姚延洋 摄

近年来,两路口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打造“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渝中全力打造中心城区城市文明示范引领区贡献力量。

构建“1+7+N”红色引擎志愿服务网格

志愿服务无处不在

10月3日,一位老年游客在鹅岭贰厂文创公园游玩时不慎扭伤脚踝,志愿者第一时间取出急救箱,为其冷敷、包扎;10月4日,一名游客将背包遗落在鹅岭贰厂文创公园“红岩先锋”志愿服务岗亭附近,志愿者发现后,通过背包内的联系方式进行排查,半小时内便成功联系上了失主,让游客感动不已……近年来,两路口街道构建“1+7+N”红色引擎志愿服务网格,志愿服务无处不在,暖心事件时常发生。

两路口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在老旧小区、景区景点、商务楼宇等场所,设立了“警民岗”“红岩先锋”志愿服务岗亭、“新干线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等站点,实现了“治理末梢”与“服务终端”的无缝对接。同时,根据党员志愿者的特长、身体状况等设岗定责,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8类服务,精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了需求与供给的“双向奔赴”。

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两路口街道以“多方联动”为抓手,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专业赋能”的良好局面。一方面,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推动141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编入社区网格。依托“红岩先锋智慧党务”系统发布志愿服务活动55次,党员参与服务达2748人次。另一方面,拓展“两企三新”等力量参与渠道,联合重庆智渝律师事务所党支部、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等,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此外,街道还持续选育居民党员,组建了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多领域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带动更多社区退休党员投身志愿服务,有效补充了基层治理力量。

今年以来,“暖菊跑腿”志愿服务队、“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等7个党员志愿服务子品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累计服务居民8000余人次,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社区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

积极打造“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

居民潜移默化接受文明熏陶

4月25日,两路口街道桂花园新村社区的童玩花园内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明‘集’结号共筑社区情”主题活动在此火热开展,义诊、义剪等摊位前挤满了居民。这场以“赶集”形式呈现的文明实践活动,不仅为居民搭建了可逛、可学、可参与的平台,更成为两路口街道深化“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建设的生动缩影。

这场“烟火气”十足的集市,背后是两路口街道对基层治理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探索。据了解,桂花园新村社区是典型的老旧住宅小区,常住居民2202户,5556人。为解决居民对高空抛物、爱老敬老等关乎城市文明的“小案小事”,两路口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文明建设”深度结合的方法路径,将辖区杂乱闲置的空地打造成为多元化、个性化的“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引入更多的社会、单位资源和社会组织创新元素,引导居民参与家园自治、社区共治、成果共享。

两路口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依托这处“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已开展“文明有范你我同行”系列活动20余场次,辖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幸福感逐步提升。截至目前,两路口街道已建成中山二路社区垃圾分类示范空间、桂花园新村社区童玩花园“风尚引导”示范空间等多个“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下一步,两路口街道将把文明元素深度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与背街小巷治理中,持续打造“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让居民在日常居住、出行的点滴场景里,潜移默化地感受文明、践行文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