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金融机构加速发力 截至三季度末全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490亿元

重庆某低碳节能技术开发公司属于典型的“轻资产、高成长、强创新”型企业,今年抢抓绿色低碳转型机遇,订单量稳步增长,但科研投入加大导致流动资金短缺。关键时刻,建行重庆市分行通过“善科贷”,经过企业专利技术、科技资质等指标评估,开设绿色通道,高效完成500万元信用贷款审批放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渝中持续聚焦“小微”处破壁垒、提效率、优服务,以更便捷的融资服务、更适宜的贷款利率、更大力度破除藩篱束缚,为遍布渝中的“小生意”撑起了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政策的力度和温度,首先体现在“同题共答”的细节中,区产业发展促进局持续强化与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等部门的协作,梳理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优质民营企业、外贸企业等企业清单,迭代升级政银企对接“金桥行动”。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金桥行动”37场,为539家企业提供融资7913万元。

为推动银企“双向奔赴”,渝中多措并举搭建沟通桥梁。区产业发展促进局联合区工商联编印《政会银企金融服务包》,汇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上百个。线下则充分利用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19家区级金融服务港湾、8家金融消费者教育中心和6家劳动者港湾,优选党员骨干作为“服务联络员”,明确各联络员对接区域、重点企业,向民营企业及个体户宣传“信易贷·渝惠融”等线上金融服务平台使用流程,实现全覆盖。同时,持续对接“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调查名单”,详尽收集“大走访”过程中企业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点对点”联络银行协调解决。

多部门协同下的机制破冰,化解了以往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中存在的部门壁垒与政策碎片化问题,有效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受阻。而金融机构内部日趋细化的联动机制亦打通了前中后台的壁垒,使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内生动力得以充分激发。

今年以来,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的推动下,渝中辖区内各大银行机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创新开发了“渝个贷”“渝链产业贷”“善科贷”等差异化特色信贷产品,普惠金融贷款利率低于3%,担保机构降费助力小微企业纾困稳产,行业平均融资担保费率降为0.3%,其中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费率低至0.2%。不仅如此,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金融机构还主动引导小微企业使用无还本续贷等优惠服务、持续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帮扶政策等,不断扩大续贷范围、优化服务模式、合理风险分类、完善尽职免责,深入推进小微企业“无缝续贷”。

政府“做媒”,金融“唱戏”,数据见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渝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94亿元,同比增长7.5%。政银合作产品累计支持8283户区内中小微企业融资73.57亿元;为13家文旅企业发放“文旅贷”3850万元;为136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3亿元;为477家企业发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5.26亿元。政策驱动下,更多市场主体正将“生意流水”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以微观主体的活力,汇聚成经济前行的磅礴动力。


编辑: